首页 > 资讯 > 正文

设计师阿牛阿呷发起“彝族服饰文化发展”议题引热议

2019年12月04日 09: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1月20日是2019年的彝族年,对于广大彝族同胞来说是一个重大民族节日。值此之际,2019北京彝族年彝族文化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举办,由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人、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发起的“彝族服饰文化发展”议题在论坛中引起热烈反响。阿牛阿呷与众多宣传、传承彝族服饰文化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一道向大家展示他们几十年为抢救彝族服饰文化付出的艰辛,从各自专业领域就“非遗传统技艺与职业教育新方向”“彝族传统服饰文化与传承创新”两方面展开介绍,并探讨彝族服饰文化创新之路。

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人、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中央民大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盐源职业中学校长沈特文革,楚雄彝绣传承人李长征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在《彝族传统服饰文化与传承创新》中从如何保护与研究彝族传统服饰、让彝族服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传统手工艺如何与时尚产业对接等方面发表看法。近几年大凉山彝族服饰逐渐走出“桃花源”为人们熟知,设计师抓住民族文化复兴机遇,成功将彝族元素植入现代生活,很多国际大牌也瞄准了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与当代艺术完美结合。在这种影响下,中国设计师如何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创作在国际舞台中突出重围,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王羿认为传统手工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如何与新生代消费习惯对接,古老的民族文化完全可以无违和地融入今人生活,要以东方情怀,树文化自信。同时,她还与大家分享了几十年田野考察获得的宝贵经验,并将各地区彝族精湛工艺带入教学课堂,让年轻的设计人才对民族传统艺术有了更广阔的的了解。

中央民大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

  中央民大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以《中国最美彝族服饰》为主题展开分享。她详细介绍了彝族服饰特点,并表示传统文化与设计脱节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设计师不肯田野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在传承中,文化的根脉是最重要的,设计师隔着屏幕做设计肯定是不行的。她说:“不了解精神内核就设计容易出问题,体现不出文化精髓。”呼吁广大从业者挖掘文化内涵,保护传统服饰技艺,让传承能够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盐源职业中学校长沈特文革

  作为基层代表,盐源职业中学校长沈特文革介绍了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中承担了培训任务。目前学校生源以贫困生为主,学校通过快速培训可以让学生为家庭提供经济补充,集中安置农村女子,让她们能够足不出户居家就业。

楚雄彝绣传承人李长征

  楚雄彝绣传承人李长征现场带来了刺绣作品。她表示作品设计理念上存在较大欠缺,希望与广大设计师合作,用最好的工艺联合最好的设计,表现出彝族服饰文化精髓。

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人、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

  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人、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做最后演讲。她以《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发展》为主题,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作为大凉山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她在2004年就开始在全国彝区对彝族服饰进行深度调研和细致整理,收集彝族传统服饰,为这些宝贵的遗存整理建档。

  2013年,阿牛阿呷成立凉山诺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紧接着与当地学校开设了全国首个以彝绣为主的民族织绣专业,面向贫困家庭的彝族女孩招生,培养大批彝族手绣技艺专业人才,与盐源职业中学合作开设的彝族服饰专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目前招生持续火爆。2017年她开始接触时尚设计,走访手工艺人,融入当地生活亲身感受文化的力量,用最原汁原味的彝族服饰文化带动新时代民族设计风潮。

  阿牛阿呷先后在2018年中国国际时装周(2019春夏)、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中推出专场大秀,以凉山彝族盛行千年的羊毛制品加诗瓦拉为灵感,面料全部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毛纺织及擀毡技艺,制作而成,她将彝族传统服饰中的流苏、靛染、银饰等经典元素与国际潮流完美结合,引起巨大反响。

阿牛阿呷(中间)

  除了与盐源职业中学开专业授课之外,阿牛阿呷还将与北京首创咏园非遗园进行深度合作,用她自己的方式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守护大凉山,感染后来人。


(责任编辑 :傅云鹏)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