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被圈养的惰性:行动会打破幻境

2020年09月24日 11:5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生活中,幻想还有更严重的危害:它会扭曲我们从周围世界里采集信息的方式,令我们失去平衡,并且很可能使我们戴上不切实际的有色眼镜。幻想使我们处于一种愉悦、轻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我们认为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因此,顺理成章地,我们就很愿意尽可能地停留在这种状态之中,并且,更倾向于接受那些能够延长这种幻想的信息。比如说,如果我们幻想自己去非洲长途旅行,那么,我们就会在读报纸时刻意关注那些讲述非洲之行的优点的文章,而不愿看描述非洲旅行多么昂贵、 危险、 差劲的文章。

  久而久之,我们就渐渐沉浸在一个自建的虚拟世界里,而这个世界完全是由有根据却又有失偏颇的外界信息所组成的。真实世界的细微差别和复杂性被我们抛在一边,而由此所做出的决定终将反噬。

  为了验证这些观点,我跟希瑟·巴里·卡普斯又回到了研究的起点:高跟鞋。我们召集了 77 名女大学生,让她们在电脑上回答一系列问题,如她们去年是否穿过高跟鞋,明年打算多久穿一次高跟鞋等。为了避免学生们猜到此次调查的目的,我们将以上问题混杂在其他问题中间,如她们打算多长时间穿一次紧身牛仔裤。然后,我们让其中一组志愿者多写一些幻想的场景:这些想象中的高跟鞋是多么漂亮,穿上之后吸引了多少目光。另一组志愿者则被要求写一些有关高跟鞋的疑问和负面的想象。3分钟过后,我们让她们浏览了一个特意做出来的网站,名叫“时尚事实”。我们对她们说,希望听听她们对于该网站内容的意见。这个网站的内容兼顾了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穿高跟鞋的好处,如“每周至少穿 3 天高跟鞋的女士,其小腿和臀部肌肉都会变得紧绷”;另一个是穿高跟鞋的坏处,如“穿高跟鞋将会影响脚的健康和美观,如鸡眼、 老茧、 槌状脚趾、 拇囊炎、 血泡等”。这个网站共有10个网页,只涉及5种物品(包括高跟鞋在内),每种物品的内容占两页,一页说它的优点, 一页说它的缺点。志愿者一次只能看一个网页,且每个网页只能看一次,这么做就避免了她们对不同内容的反复比较。然后,我们统计了她们在每个网页上的停留时间。不出所料,那些对高跟鞋有过乐观幻想的志愿者,在看描述优点的页面时,其停留的时间要比看描述缺点的页面长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志愿者身上都表现出了这个效应。 只是在那些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穿高跟鞋打算的志愿者身上,我们观察到了这种效应。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愿望是乘着自己的游艇去加勒比海游玩,而你恰好既有游艇,近期又有乘游艇度假的计划,那么你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将不会受到影响;反过来说,如果你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游艇,也没有真正乘游艇去度假的打算,那么你的信息处理过程就会出现偏移。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未来都持有乐观幻想,而这其实把我们置于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人们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并使大脑误信,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另一方面,人们的幻想又把他们的认知能力束缚在这些愿望里面,并将那些可能会戳破幻想的信息挡在了外面。然后,人们本可以利用这些被阻挡的信息跳出幻想,并对愿望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找到真正实现愿望的方法。这种两难境地往往会导致人们的失败,更有甚者,会让人产生根深蒂固的无能为力感。

  我们希望能够穿上紧身牛仔裤,于是决定减肥。然而,我们同时又持续幻想着自己减肥成功之后的美妙身材,于是一次次无法抵御大包炸薯条的诱惑,也无法坚持在工作之余去参加舞蹈课。我们环顾四周之后发现,别人好像都实现了各自的雄心壮志。于是,我们就很纳闷,为什么自己没办法做到。

  有一个很老的关于彩票大奖的笑话。某个人天天幻想着自己中了几百万美元的大奖。“那样的话,我就什么烦心事儿都没有了,”他如此想到,“那时我就能住在大别墅里,再也不用担心车贷,还能买很多新衣服。”几个星期过后,他的幻想升级了:“买了新衣服之后,我的样子就焕然一新了,我就能约到更多女孩。我们可以坐飞机去巴黎玩,在三星级餐馆享受美味佳肴……”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他一直没有中奖。他还在等,还在幻想。一年过去了,好运依然不肯降临。终于,他就要绝望了,这时他向老天爷祈祷道:“老天爷啊,求求你让我中彩票吧。你为什么不肯降福给我呢?你为什么跟我作对?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令这个人吃惊的是,这时天上的云朵如大门一般敞开,仙乐阵阵,金光闪烁,随之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是老天爷开口说话了。老天爷又气又急地说: “你倒是去买张彩票啊!”

  成天坐着想入非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做出牺牲——去买一张人生的彩票。我们的愿望很可能是可以实现的,但其前提显然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和身心的投入。值得庆幸的是, 大家也都看到了,只要积极地追逐、明智地选择什么样的愿望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很多愿望是可能实现的。我的很多实验已经证实,要实现愿望,不是要摒弃乐观幻想,而是要将其改进、完善, 好好利用,用它来对抗我们久已忽视或蔑视的东西:阻止我们实现愿望的障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摘自《反惰性:如何成为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 :傅云鹏)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