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热中风”,专家开“凉方”

2025-08-08 06:49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预防“热中风”,专家开“凉方”

2025年08月08日 06:49   来源:金陵晚报   

“突发意识障碍,查体瞳孔不等大,右侧巴氏征阳性”“和家属沟通先采取溶栓”……7月底的一天凌晨,4:20,江苏省中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微信群里,一场脑卒中的紧急救援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经评估,值班医生立即为患者采取了溶栓治疗,这是该中心收治的又一例脑卒中患者。据悉,气温走高之后,该中心脑卒中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提醒,高危人群夏季要高度重视“热中风”,谨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但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如何区分是中暑还是“热中风”呢?

高温成脑卒中“帮凶”

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风可导致脑血管受损或脑组织损害,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75%—90%,出血性脑卒中占10%—20%,是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吴明华主任中医师介绍,中风发病与季节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秋冬季是中风发病的高峰期。然而,近来临床发现,夏季中风发病率也越来越多。

炎炎夏日,当我们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却可能忽略了一个隐匿的健康威胁——“热中风”。“一是夏季天气炎热,气温升高,血压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部分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造成血压大幅度反跳,血压升高。血压波动,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易诱发脑卒中。”专家解释,“二是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诱发脑卒中。此外,夏季室内温差大,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患者,进出空调房很难适应一冷一热的温度变化,就会导致脑血管不断收缩、舒张,出现脑部循环障碍,发生脑卒中。”

天气酷热,心脏负荷加重,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这些变化也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继而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影响脑部供血,间接提升脑血管事件风险。专家强调,情绪也是导火索,“闷热天气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增大,而强烈的情绪应激反应正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之一”。

这些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

脑是人体的最高级指挥中心,指挥运动、语言、大小便等,一旦出现脑卒中,危害极大。“脑卒中有‘四高’特点,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发病率高,因此要早防早治。”专家提醒。

“脑卒中会引起残疾,可以表现为偏瘫、语言不能、认知功能下降即痴呆,还可以表现为大小便失控。而我国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个新发脑卒中,每21秒钟就有一个死于脑卒中,所以脑卒中死亡率目前排在第一位,已经远远高出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吴明华介绍,我国目前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可以达到1%以上,在一年之内有20%的卒中患者可以再次发作。

那么哪些是高危人群呢?既往有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或颈动脉等大动脉狭窄的患者,在夏季需提高警惕。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也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舒张压每下降6mmHg,脑卒中危险性下降约42%。心脏病也是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许多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房颤等,都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专家提醒,“糖尿病也是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导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血栓的危险性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也容易引起微栓子脱落而导致脑卒中。”

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却经常被忽略。“例如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多的人比不吸烟者脑卒中危险性增加两倍。饮酒与脑出血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血脂增高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应不超过总热量的10%。摄入盐过多与高血压有关,而减少盐的摄入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同时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专家提醒,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冠心病危险性、降低血压、防治肥胖和糖尿病。

是中暑还是“热中风”?

及时识别先兆症状,可以降低中风对身体的伤害。那么中风有哪些先兆症状?

“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有的可能是一侧上肢、下肢或者是一侧的上下肢,或者是包括同侧的面部就是面肌的瘫痪;感觉障碍,可以出现一侧身体的感觉障碍,口麻、舌头发麻等;说话不清楚,喝水有呛咳,还有一些吞咽困难;走路不稳、不走直线,头晕、看东西转,还有头疼。”专家提醒,突发性昏眩也是重要先兆之一,“眼前突然出现昏黑一片,数秒钟后便可恢复正常;或者出现短暂性视力障碍,例如突然的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呈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此外,专家强调,血压骤增也是老年人需要提防的重要情况之一,“如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骤增,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症状,或伴有恶心呕吐。”

头晕是“热中风”的早期症状之一,而中暑也可能伴随头晕症状。许多人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急救措施,如错误地认为只是中暑而忽视了“热中风”的可能性,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那么如何区分是中暑还是“热中风”?专家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症状来区别中暑和“热中风”,“中暑往往发生在高温环境下,中暑常见的表现有多汗、口渴、四肢湿冷、体温急剧升高、皮肤灼热等。而‘热中风’常常会出现血压突然大幅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耳聋耳鸣、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脑卒中一些先兆,切忌慌张,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溶栓治疗。但是,溶栓治疗要求的时间非常严格,最好是3个小时之内,最迟不能超过4.5个小时。”

“热中风”怎么防?

那么,“热中风”该怎么防呢?“首先夏天要足量饮水,少量多次。主动、规律饮水,推荐白开水、淡茶水、绿豆汤等,千万别等口渴才喝。成年人日均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高温或出汗多时酌情增加,可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避免一次性豪饮或过度依赖含糖饮料。此外,老年人感知口渴能力下降,家人需特别提醒其定时饮水。”专家提醒。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为明显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要有效控制血压,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而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中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专家强调,要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昏沉沉想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发生。还要注意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调整饮食,体育锻炼,也是预防热中风的“凉方”。“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多吃一些粗粮,比如黑豆、燕麦、薏仁等,还可以吃海带、紫菜以及海米,这些海制品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也能降低胆固醇。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锻炼对于脑中风的预防意义重大。”专家建议。

□通讯员 冯瑶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眼见不一定为实 老年人要警惕AI陷阱

针对以上现象,记者采访了西安多位老年人及其子女,探寻他们与AI虚假信息的交集。AI生成的短视频里, 新闻主播播报子虚乌有的政策福利:70岁以上老人坐火车半价国家免费发放养老补贴,这些内容往往嫁接真实场景,搭配逼真的主播形象,利用老人对科技进步的陌生感混淆视听,让老人难辨真伪。侯培琪说,在这场AI时代的认知... [详细]

看清了,再网红的食品也不能治病!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守护自身健康与合法权益。选购时要认清、认准保健食品标志据了解,一些不法商家为兜售普通食品,刻意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界限,明示或暗示普通食品具有保健功能或功效。线下选购保... [详细]

入职签合同,当心劳动合同“被化名”

实践中,有用人单位选择用劳务合同实践协议等替代劳动合同,其核心动机通常在于规避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人单位义务和成本。该案中,用人单位企图通过签订实践协议否认劳动关系,在被法院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后,又试图用这份实践协议替代劳动合同,从而逃避支付应签未签劳动合同赔偿金的义务。在入职后应留意个人工资发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