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河套人”的故乡——萨拉乌苏遗址

2023年09月27日 1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1922-1923年,法国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出土了约200件旧石器,并发现了一枚七八岁幼童上外侧门齿化石。这是在中国较多地发现旧石器,也是中国以至东亚大陆第一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由此也开启了中国古人类考古学的开端。 

  1948年,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的奠基人裴文中先生首先提出“河套人”“河套文化”的概念,并将其与北京人、山顶洞人并称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三部曲。 

  1956年,内蒙古博物馆汪宇平先生在范家沟湾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这是由中国学者新发现的有确切地层的旧石器遗址。 

  1980-1987年,中国科学院在萨拉乌苏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在地层演化、年代序列、古环境分析,脊椎动物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厘清了萨拉乌苏晚第四纪地层的内涵及年代序列、重建了国际学界公认的气候变化历史、大力推进国际学界对早期东亚人类演化证据的认识,相关的地层与环境研究一直延续至今。 

  2001年,萨拉乌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萨拉乌苏遗址进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其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肯定。 

  2023年“河套人”发现100周年之际,人们走进萨拉乌苏,探访“河套人”的故乡,发现这片土地不仅古老,而且美丽…… 

  萨拉乌苏,“黄色的水”,是黄河支流无定河在内蒙古乌审旗境内的称呼,该段河流由范家沟湾、邵家沟湾、滴哨沟湾、米浪沟湾、杨四沟湾、清水沟湾、三岔沟湾、杨树沟湾等8个曲折迂回的沟湾组成。

 

  不同角度看各个沟湾,水源充足,地肥草高,非常适合人类生存。早在数万年之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历经数万年沧桑,萨拉乌苏河两岸依然生机盎然,人与自然一起演绎出一派安乐祥和的优美景象。萨拉乌苏各个沟湾的滩地和河道湿地,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各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现在已经成为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候鸟就有80多种,包括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和大鸨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萨拉乌苏河沿岸水草丰美,因为河谷多生红柳,所以又称红柳河。这一带滩地和沿岸高地,得河水之利,草木繁茂,是毛乌素沙漠中有名的“鱼米之乡”“瓜果之乡”,目前更是高效的农业生产区和旅游胜地。

 

  “河套人”的发祥地萨拉乌苏遗址,不仅是一座绿色的宝库、人与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栖息地,也是古老土地焕发生机的典范。 


(责任编辑 :王璐瑶)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河套人”的故乡——萨拉乌苏遗址

2023-09-27 1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