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肾脏、饮食等都暗藏风险 警惕高温热浪下的“沉默杀手”

2024-07-31 06:17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欧云海)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心脑血管、肾脏、饮食等都暗藏风险 警惕高温热浪下的“沉默杀手”

2024年07月31日 06:17   来源:金陵晚报   

  高温持续,热浪阵阵,“中暑”成为近期最需警惕的健康隐患之一。然而热浪下的“沉默杀手”不止于此,高温肆虐下,心脑血管、肾脏甚至日常饮食等都暗藏着风险,易让人忽视。在今年这个“加长版”的三伏天里,如何科学应对?

  勿将心梗当中暑

  接连的高温影响下,不少医院门急诊接诊了多例心梗患者,幸好抢救及时都转危为安。65岁的老李(化姓)就是其中之一。近三天,老李总觉得自己心脏不舒服,且一直也没有好转,于是就前往心血管内科的专家门诊就诊。心电图检查发现,老李属于亚急性的心肌梗死,也叫心梗的急性期。医院胸痛中心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进行心脏造影,发现老李的心脏右冠状动脉严重堵塞,发生下壁的心肌梗死。经过医护团队快速高效的抢救,老李转危为安。

  “心梗常多发在秋冬季,为何近期也高发呢?”多位专家解释了老李的疑惑。“每到夏季高温时节,因为失水、饮食、睡眠习惯的变化等诱因,心肌梗死的患者会有所增加。”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常诚解释,心梗前会伴有胸闷、心绞痛、呼吸频率加快的症状,“心梗产生的疼痛部位多样,至少有一个巴掌的范围,在心前区或胸骨后。不典型的心梗疼痛甚至可能放射到其他部位,如上腹部、上颌、左肩、右肩甚至是左上肢、背部。”

  然而在炎炎夏日,每次出门后的大汗淋漓、乏力、喘不过气,让人常误以为是中暑,“中暑和心梗症状有相似之处,切不可掉以轻心。”专家解释,“心梗引起冷汗的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这种缺氧刺激自主神经系统,使汗腺分泌冷汗。出汗部位通常在手脚心、额头、脖颈。”

  夏季护心是关键。“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可以减少暑热对人体的伤害;垫着凉席睡个安心的午觉也能顾护心神,为下午的工作生活充满电量;注意调整情绪,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切忌暴怒。”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也可揉按位于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起到安神除烦的功效,“如果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休息、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汗水的背后藏着肾结石风险

  刚过不惑之年的杨先生是一名建筑工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户外工作。近日,像往常一样在工地上干活时,他右侧腰腹部突然传来阵阵胀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由于当天气温高达36摄氏度,起初他以为自己是中暑了。休息后仍旧疼痛难忍的他前往就近的医院急诊,才发现是右肾结石所致。

  夏季大汗淋漓的畅快背后,藏着肾结石的风险。“作为身体的‘过滤器’,肾脏负责过滤血液,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但当这些‘小石头’出现在肾脏里时,会阻碍尿液的正常流动,尿液就可能积在肾脏里,造成肾积水,时间一长,肾脏就像被水泡久了的木头,功能会受损,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肾衰竭。”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孟祥虎任医师介绍,夏季出汗多,肾结石发病率是平时的5倍,“夏天闷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更多,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分相对减少,从而导致尿液浓缩,结石易形成。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喜欢喝碳酸饮料,其中的碳酸盐和磷酸盐,易与人体内的钙离子结合,长期大量饮用更易让结石形成。”

  专家提醒,多喝水、勤排尿,夏季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此外,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芹菜、菠菜、竹笋等含草酸高的食物摄入。这些食物中的成分容易在尿液中结晶,形成结石。同时,适量增加牛奶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饮食应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量的运动如跳绳、爬楼梯、慢跑等,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肾结石的形成。”

  食入1毫克即可致命

  天气持续高温,凉皮、凉粉和肠粉等美食深受吃货们喜爱。然而,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由鲜湿粉(如河粉)、凉皮及泡发木耳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并不鲜见。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耐热,即使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而且浸泡和清洗也无法去除,而所有面制品在发酵过程中都有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可能。”省疾控专家提醒,摄入米酵菌酸1毫克即可致命,米酵菌酸现在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危害极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平均病死率在68%—89%之间,个别中毒事件病亡率甚至高达100%,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高温下如何远离这种看不见的毒素?“选购河粉、米线、凉皮等湿米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疾控专家提醒,“湿米粉保质期一般为24小时,对于过期食品要坚决予以废弃处理,即使看上去或闻气味没感觉坏。”

  会游泳也有溺水风险

  天气炎热,又逢暑假来临,许多市民选择通过游泳的方式消暑纳凉,由此导致溺水事故高发。多位专家提醒,高温下戏水一定要谨防溺水,尤其不要尝试野泳。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急诊科陈小凤主任提醒,家长及青少年应避免侥幸心理,现在很多孩子报兴趣班学会了游泳,但会游泳、“水性好”并不等于不会溺水,要提高警惕,做到以下“五不要”:

  一是不要独自下水游泳;二是不要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监护或救援人员的水域“野泳”;三是不会游泳或水性不好的情况下,不要擅自下水施救;四是不要在水中嬉戏打闹,防止呛水窒息;五是不要空腹游泳。

  发生溺水如何自救?

  陈小凤提醒:首先是保持镇静,对获救保持信心,切忌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脱去除衣物外身上其他重物,然后放松肢体节省体力,降低下沉速度。“其次要做好两个应急动作(选取其中一种):一个是抱膝法,双手抱住膝盖,低头成蜷缩状,人体会慢慢上浮,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迅速向下推水,同时抬头换气,然后下沉恢复抱膝状态,循环往复,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呼吸;另一个是仰漂法,在水中让身体放松,双手下沉入水,人往后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待吸满气之后,头部慢慢后仰,避免身体重心集中在身体下部。”陈小凤强调,如果发生小腿或脚趾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待痉挛缓解后,慢慢游向岸边。

  □实习生 郭圣盈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