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遍尝美味,小心“食物过敏”找上门
儿童食物过敏率上升,虾类和禽蛋类最致敏,儿童过敏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最近,大闸蟹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佳肴。然而,有的孩子却因为食用螃蟹进了医院,其中还不乏重症。经医生检查发现,均是螃蟹引发的过敏。
“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正在上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最新0至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为4.81%,高于2010年至2013年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3.85%。”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虹提醒,食物过敏是低龄儿童阶段的高发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生长发育的慢性病之一,家长要注意孩子饮食规避常见过敏原,出现过敏症状及时就医。
儿童过敏率上升,虾禽蛋类过敏率高
近日,6岁的萌萌(本文未成年均为化名)第一次品尝螃蟹,吃完后不到半小时,便感觉浑身瘙痒,伸手一挠,身上、脖子上出现大量红团。家长见状,给萌萌吃了过敏药想缓解症状。结果,孩子服用后,情况更加严重,甚至开始胸闷气促。家长一刻也不敢耽搁,抱着孩子赶往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接诊的刘虹医生经过详细诊断后,确定萌萌是由于食用螃蟹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
无独有偶,5岁的乐乐也因过敏来到了儿内科就诊,乐乐中午吃饭后,脸上、身上突然冒出大片红团,眼睛也肿得睁不开。经过检查发现,乐乐对坚果类食品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听到这个结果,乐乐妈妈这才回想起,午饭过后,乐乐吃了一个杏仁蛋糕,吃完没多久,就出现了过敏现象。乐乐情况稳定后,刘虹也再次叮嘱孩子父母,发现孩子是过敏体质且已经明确查出过敏原,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防护和规避。
今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发表了《中国0至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我国0至5岁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的全国代表性资料。
在众多可能引发儿童食物过敏的食物种类里,常见的有虾类、禽蛋类、蟹贝类、水果、奶类和鱼类等,其各自对应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55%、1.25%、0.99%、0.97%、0.87%和0.86%,其中虾类和禽蛋类的过敏率相对较高。
为什么儿童的食物过敏率呈上升趋势?且虾类和禽蛋类的过敏率偏高呢?对此,刘虹分析,第一,近年来饮食结构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因素。过去,人们肉类的摄入量相对较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增多。与此同时,现代食品加工过程中,食物里各类食品添加剂也不在少数。这些饮食方面的改变,使得食物过敏情况更为常见。
第二,遗传因素是其中极为关键的因素。家中若有过敏体质的直系亲属,如患有过敏性鼻炎等,孩子出现过敏问题的概率偏高。母亲的分娩方式与孩子过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经过顺产出生的孩子,其发生过敏的概率相较于剖宫产孩子要更低。
第三,生活环境的变化也不容忽视,粉尘、花粉、霉菌等过敏原越来越多。城市里车水马龙,建筑物密集,空气中粉尘含量聚集,绿化面积中的花草树木也使得花粉等过敏原增多。同时,衣服材质的改变、季节气候的变化也会有所影响。
第四,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主动了解各类过敏知识并主动报告。数据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及看护人文化程度越高,自报患病率越高。
儿童过敏三部曲,这些阶段你知道吗?
数据显示,0至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至5月龄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较低,这可能与0至5月龄儿童建议坚持纯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有关。
“食物过敏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尤其是婴幼儿。”刘虹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儿童期是开始尝试与食物建立反应的时期,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更容易接触到过敏原;另外,儿童的身体发育及胃肠道的防御系统尚不完善,食物中的过敏原更容易进入身体更深层次活动,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常见的食物过敏原除牛奶、鸡蛋外,还包括豆制品、坚果、海鲜(如鱼、虾、蟹)等八大类食物。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或者日常饮食安排时,一定要格外留心这些食物。”刘虹提醒,儿童过敏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和表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称为“儿童过敏三部曲”。
儿童过敏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在婴幼儿时期,这时候主要是以食物过敏为主,像常见的牛奶、鸡蛋过敏比较多。第一个阶段的孩子过敏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比如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也可能会存在皮肤问题,像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3岁至6岁时,容易开始出现呼吸道感染相关过敏,花粉、灰尘、霉菌等环境因素是常见的呼吸道过敏原,表现为咳嗽、气喘、哮喘、慢性咳嗽等症状。
第三个阶段,五六岁后以上气道感染如鼻炎为主的症状比较常见。
食物过敏做好饮食回避是关键
饮食回避是目前食物过敏治疗的主要方法。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妈妈可先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若回避后孩子症状未缓解且不利于生长发育,可选用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如果孩子对牛奶、虾肉等过敏,可选择如猪肉、鸡肉、鸭肉等不易过敏的食物进行替代,以保障孩子的营养需求。待孩子年龄稍大,身体状况良好且过敏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逐步建立免疫耐受,但对于花生等过敏后较难建立耐受的食物,需谨慎对待。
在孕期存在过敏体质的准妈妈,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减少粉尘接触,外出时佩戴口罩,同时适当控制易过敏食物的摄入。孩子出生后,若出现湿疹、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带至医院检查,确认是否过敏。一旦确诊过敏,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饮食回避等相关治疗。此外,容易过敏的儿童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去医院做食物过敏原筛查,明确过敏原后避免接触,并遵循医生建议。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带孩子运动,提高免疫力。带孩子户外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穿长衣、长裤,戴口罩、帽子,以防止吸入过多花粉。每天晒太阳半小时以上,促进机体合成维生素D,改善胃肠道微环境,对预防食物过敏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孩子突然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时,要让孩子身体侧躺,防止呕吐、窒息,就近选择医院迅速就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丁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