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耳背别忽视,早诊早治能改善

2025-02-14 06:29 来源:长沙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老人耳背别忽视,早诊早治能改善

2025年02月14日 06:29   来源:长沙晚报   

  老年听障会影响日常交流,增加跌倒、抑郁、孤独等风险

  老人耳背别忽视,早诊早治能改善

  在广州工作的小李春节期间满心欢喜地回到湖南老家。饭桌上,一家人欢声笑语,可小李却发现,自己跟爷爷说话时,爷爷却茫然地看着他,常常要他重复好几遍才回应。这个细节让小李心里 “咯噔” 一下,这一年,爷爷的听力似乎下降了不少。

  像小李爷爷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达1.2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刘干表示,不要认为老年人耳背属于正常现象,老年听障不但影响老年人对声音的感知以及日常交流,而且常伴有耳鸣,会增加跌倒、抑郁、认知能力下降等风险,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初期症状隐匿,容易错过最佳干预期

  李爷爷今年79岁,身体还算硬朗。但家人发现,和老人正常说话他常常听不清,得大声说话才行;后辈们也注意到,李爷爷常把电视音量调得很高,他自己却没意识到。李爷爷告诉家人,最开始他感到耳朵闷闷的,听力有些模糊不清,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听力状况变得越来越差。

  刘干在看诊时经常遇到这类老人,大多被诊断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是因年龄增大机体老化引起的听力减退,通常由内耳和听觉神经退化导致,且听力下降往往不可逆。

  刘干介绍,有些老人在和子女交流时,自己并未察觉到听力问题,常常是子女正常音量和老人交流时老人根本听不清,需要很大声地说话,甚至有时会答非所问,或者是子女发现老人在看电视时把音量开得极大。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人身上。

  “老年人听力下降是隐性、渐进的,容易被老人忽视。”刘干表示,听力受损的老人往往是过了好多年才来就医,这种延迟就医的行为很普遍,主要是因为听力下降初期症状比较隐匿,也包括老人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未意识到这些症状可能是听力受损的表现,而等到听力下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了才来寻求帮助,此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听力下降易使老人产生焦虑自卑情绪

  老年性耳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典型症状。在初期,老人会感觉耳朵有闷堵感或者耳鸣。到了中期,老人能明显感觉到听力下降,交流开始出现困难,小声说话已经听不清,需要对方加大音量。发展到晚期,听力下降更为严重,交流时需要非常大的声音,严重影响正常的沟通和生活。

  老年性耳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增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听力也会受到影响,体质好的老人症状相对较轻。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若家族中有听力问题的病史,个体发生老年性耳聋的可能性会增加。

  “体质偏弱、有家族史、睡眠不好(如失眠)、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出现听力下降的概率更高。”刘干表示,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老年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会影响血管的脆性和弹性,进而影响血液流动。当血管狭窄、弹性差时,血液流动减缓,会导致耳部局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神经的缺血缺氧,最终造成神经的退行性改变。此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也可能对听力有损害。

  “老年性耳聋对老人的身心健康不可小觑。”刘干介绍,从心理方面来看,交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听力下降会导致老人在与他人交流时出现障碍,当别人需要很大声音才能和老人沟通或者交流变得困难时,老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受欢迎,逐渐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认知角度讲,听力下降会减少对大脑中枢的刺激。听力与大脑的神经中枢密切相关,听力下降会使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减少,进而导致反应力下降。多项研究表明,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高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

  如何发现和防治老人听力问题?

  要准确判断老年人是否是老年性耳聋,除了通过留意生活中的表现,还可以借助专业的听力检测。刘干介绍,一方面可以从生活中老人的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另一方面医院有专门的听力检测手段,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等。这些专业检测能更精准地评估老年人的听力状况。

  当检测到老年人听力下降至影响交流时,应考虑采取相应措施。若听力下降到中期,比如交流时需要50分贝以上的音量,就可以选择佩戴助听器了。佩戴助听器对大脑有刺激作用,有助于保持交流能力。同时,若老人听力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等更深入的干预方式,并辅以听力康复训练,且要定期跟踪复查。除了现代医学手段,中医方法也值得尝试,鸣天鼓按摩、经常梳头刺激头皮等方法对听力问题也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如何发现老人听力问题的早期迹象?若感觉老人反应变迟钝,就要留意其听力问题。如经常出现说话打岔、需要别人重复所说的话、调高电视或手机音量等情况时,也要及时带老年人就医。对于已经出现听力下降的老人,子女要多陪伴、多交流,尽量在安静明亮的环境中与其交流,注意放慢语速、简化语言,不遮挡面部,可辅助使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佩戴助听器,保持与外界的沟通,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防治老年性耳聋,老年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低盐低脂,避免过于油腻,根据需要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从中医角度看,黑米、黑枣、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有补肾作用,可适当食用。

  同时,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锻炼项目可以根据实际身体状况来选择,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内耳的血液供应。定期的耳部按摩也有助于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延缓耳部神经衰退。

  使用耳机时应选择佩戴舒适、音量可调的,并且要避免长时间佩戴,每隔1小时休息一次,音量以“能听到”为合适标准。

  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要积极控制。尽可能保持耳道干燥,尽量少掏耳朵,若出现耳道堵塞等问题,及时到医院处理。(徐媛 丁子鸣)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从“沙发瘫”切回“办公模式” 节后复工,这些方式可缓解颈椎病

当我们从“沙发瘫”切换回“办公模式”,颈椎正经历着全年最危险的过渡期。据临床统计,春节假期后颈椎病就诊量较节前明显增长。如何养护颈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一科(脊柱微创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哲享为大家支招。 [详细]

如何帮助青少年从心理上适应新学期

假马上结束,学生回归校园时常会出现不能“收心”、精神倦怠的问题,有的还会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产生抵触情绪,不想上学。针对这个问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分析,经过愉快的寒假,学生的大脑已经适应自由、放松、生活欠规律、低压力的状态,所... [详细]

小克重足金饰品 价低不划算

1克黄金的延展性究竟有多大?随着黄金价格的高企,黄金消费热情逐渐降低,不少品牌商家转向制作小克重产品,希望以低总价来获取市场的青睐。因此小克重足金饰品的款式也日渐丰富,并逐渐从小粒的金豆开始向“大块头”转型。不过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小克重产品尽管总价低,但折算成单价并不便宜,提示大家谨慎选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