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30岁的杨迪50岁的眼睛 这个热搜吓坏网友

2020年09月22日 10:00   来源:扬子晚报   杨彦

  近日,#杨迪眼睛睑板腺消失#上了微博热搜,演员杨迪本人也发了微博表示:“这段视频看得我惊心动魄,三十岁的杨迪五十岁的眼睛,有点吓人!”睑板腺是什么?怎么会消失?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主任施炜主任医师,他提醒,睑板腺功能障碍与干眼症密切相关,一旦睑板腺萎缩还真的“救不回来”,要保护睑板腺,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减少接触电子屏的时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杨迪眼睛睑板腺消失了?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演员杨迪去检查眼睛时,医生说他的睑板腺特别不好,中间的一块没有形态,“消失”不见了。医生还说,杨迪左眼的形态,就像一个五十岁的人一样。另一位医生给他检查,还说他眼睛里的肿块再次破裂,肉芽已经出来了,囊壁组织窜出来了,一部分残留就反反复复复发,其实应该做手术。

  医生表示,像杨迪这种情况,调理是调理不好的。而杨妈妈给杨迪下了个结论,之所以会出现“三十岁的杨迪五十岁的眼睛”这种状况,和他电脑、手机不离手有关。

  #杨迪眼睛睑板腺消失#这个微博热搜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睑板腺”这个名词,但被吓得不轻,“我也手机不离手,是不是该去查查眼睛了?”

  睑板腺障碍在年轻人中不少见

  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主任施炜主任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很多人熟悉干眼症,但不知道睑板腺,其实,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干眼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睑板腺是隐藏在上下眼睑皮肤下的一条条腺体,它们垂直于睑缘排列,“开口”在眼睑上,靠近睫毛根部的位置。睑板腺的功能是分泌脂质,脂质会覆盖在泪膜表面,具有润滑眼表、锁住水分、滋润眼睛的功能。

  在干眼症患者中,睑板腺障碍的状况很多,很多患者检查也都会发现睑板腺的萎缩。“不过,影像上看不到形态,并不一定是完全没有了,还有细小的管线存在,但没有在‘片子’上显示出来。”施炜主任医师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至于“三十岁的人五十岁的眼睛”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睑板腺障碍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老年病,在年轻人中也不少见。

  很多不良的用眼习惯,尤其是过长时间看电子屏,都有可能引发睑板腺功能障碍。一旦睑板腺发生萎缩,要恢复原状基本上没有什么太有效的办法,现在临床上有的采用激光治疗,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睑板腺的功能,改善整体的状态,但无法让萎缩的睑板腺恢复原状。所以要保护睑板腺,重在预防。施炜主任医师提醒,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干眼症患者,要坚持每天温和清洁眼部,可以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于眼上,每次5-10分钟为宜。这是因为睑板腺障碍的患者,睑脂的分泌量会减少,同时还会变得浑浊,甚至形成牙膏状。而热敷能帮助睑脂由稠变稀,变得更易排出。

  此外,就是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朋友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红萝卜、西红柿等,并增加维生素A、B、C、E的摄入。“上班族”使用电脑时注意多眨眼,最好与电脑屏幕保持60厘米以上距离,可将座位稍微调高一些,电脑放得低一些,使视线能保持向下约30度,既可以放松颈部,又可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尽量减少泪液的蒸发。在工作之外,也要尽量减少手机使用时长,减少与电子屏的接触时间。


(责任编辑 :王璐瑶)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