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话费礼包、千元代金券、50万元保险额度……打开微信、支付宝、微博等网络平台,各式抽奖小程序和相关页面随处可见,“幸运女神”似乎时常降临,部分商品优惠券更是“百发百中”。殊不知好运“爆棚”的背后,暗藏着商家的营销套路甚至陷阱。
“这是我本周抽到的第4张乳胶枕代金券了。”谈起自己网络抽奖“百发百中”的纪录,沈女士有些哭笑不得。由于工作原因,沈女士时常要在某网络平台填写问卷,最后的“抽奖转盘”曾是她最期待的环节。
沈女士告诉记者,所谓的网络抽奖实际上就是一个弹窗界面下的虚拟转盘,其中不乏“现金红包”“话费礼包”等实惠的小奖品,但最终指针都会和这些奖品“擦肩而过”,落在商品优惠券、保险额度等“大奖”“特奖”身上。
“这些网络抽奖的结果大多是提前设定好的。”相关技术人员揭秘称,网络抽奖软件开发一般都留有“后门”,平台方可通过第三方软件随时随意设置奖品内容及相应的中奖概率。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网络抽奖的本质不过是变相售卖营销,是一种让消费者为特定商品埋单的诱导行为。如果消费者没有辨识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
今年9月,家住北京的小闫通过微信小程序抽到一张2000元代金券,加上链接内提供的“特殊折扣”,只要再掏500元就可购入一台标价近3000元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产品配套的APP早就下架了,所有功能都不受控制,用起来像‘智障’。”小闫告诉记者,这款扫地机器人的生产厂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倒闭了,经销商只是利用抽奖的形式低价处理库存尾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介绍,“抽奖消费”涉及的商品金额通常不高,而事后的维权周期比较长。部分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不再追究或难以追究商家的责任。
“对于网络平台上名目繁多的抽奖活动,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予以规范。”陈忠云认为,在鼓励消费者维权之外,应尽快填补监管缺位。目前在网络抽奖及相关消费的监管上仍存在盲区,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网络抽奖网上审核机制,同时与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对接,确保抽奖公平公正、奖品货真价实。
金 晨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