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中国家庭以及餐饮经营场所广泛使用、不可或缺的传统餐具。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获悉,为了让消费者对不同材质的筷子产品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购买到适合自己使用习惯、安全放心的产品,近期,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发布如下消费建议与提示。
建议:
·线下商场和线上平台应加强对商户准入资质和产品品质的管控,查验产品是否有正确的测试合格报告,尤其是对于密胺餐具等高风险产品,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生产企业需研读标准要求,根据执行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管控产品质量,正确制作产品标签标识,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食品接触材料中非一次性筷子制品的相关标准,充分管控非一次性筷子的安全风险,引导生产企业提高非一次性筷子的产品质量。
购买建议
尽量不购买涂彩漆的筷子,因为涂料中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而且,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上的涂料一旦脱落,随食物进入人体,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不锈钢等金属筷子太重,而且导热性强,进食过热的食物时,容易烫伤嘴。还要看清是不是食品级的不锈钢,如果使用劣质不锈钢餐具或者以不恰当的方法使用不锈钢餐具,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竹筷是首选,它无毒无害,而且非常环保,还可以选择本色的木筷。但是,由于材质的原因,竹筷、木筷不容易清洗,而且吸水性、吸附性很强,经常会有净洗剂的残留,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所以应注意经常消毒,保持清洁,来避免竹木筷子发霉、长毛现象发生,还需定期更换。
使用方法建议
首先一家人尽量不要混用筷子。因为混用的话,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交叉传染。研究表明,将近一半人的体内存在有导致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通过家庭传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介质之一。因此家里的筷子最好做到专人专用。其次,清洗筷子要彻底。许多中国家庭洗筷子都很“豪爽”,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龙头下搓,之后往筷子筒里一插就算洗好了。殊不知,这样导致筷子含水量特别高,很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如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容易染上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急性胃肠炎等。若筷子清洗的方法不正确,又长期摆放在不通风的橱柜内,可以让筷子变质的几率提高5倍以上。正确的洗法应该是: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筷子,沥干水后,再放进筷子筒,而且筷子筒应该选择镂空、底部不积水的,并做到经常清洗。每周应将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时,放置在空气中晾晒干燥使用,这样可达到消毒作用,且能有效、便捷的清除筷子上的霉菌。此外,最好使用半年更换新的筷子,这样就不用过于担心了。
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表示该筷子已发霉变质,不可继续使用。筷子显得潮湿,或者出现弯曲、变形,则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很可能已过了保质期。闻一闻,若有明显的酸味,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可继续使用。
消费提示:
购买口碑信誉良好的品牌产品,避免在网络上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
注意查看标签标识,确认产品合格信息,避免购入三无产品。
选择包装完好、无异味、外观无异常的产品。气味异常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害物质析出的风险也较高。对于竹木制品,需关注商品是否已产生霉变和霉味,优先购买未涂漆的产品。
根据说明书或包装上标示的注意事项使用产品,避免非正当条件下使用导致的安全风险,例如清洗和保存的要求,密胺餐具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食品等。竹木制品需了解是否有保质期要求。
选购时若对产品信息存在疑问,应向相关人员问询,购买最合适的规格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