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彭芸 发自北京 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我国18至34岁人群成为焦虑与抑郁高发群体,低收入、低学历、无业/失业人群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青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需要重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调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地区,城市户籍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农村户籍人口,随着年龄增大,心理健康指数逐年升高,抑郁水平呈下降趋势。
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发现,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多方面处于不同群体中的最低水平。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女生和小城镇与农村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年来,我国农村儿童面临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总的来说,年龄较大的儿童有更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总体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非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双亲留守儿童,但与单亲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
《报告》表明,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相比十多年前有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需求进一步增加,2020年调查中94%的调查对象认为,心理健康工作是重要的,与2008年87.9%的占比相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但也存在民众在享受心理健康服务上,便利性仍有不足,满意度仍不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