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消费者应谨防婚纱摄影租赁陷阱

2021年05月08日 10: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日,福州市消委会支持起诉的一起婚纱租赁消费纠纷,经仓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圆满结束,在这起婚纱消费纠纷的深入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婚纱摄影租赁服务商家,利用特殊时期男女羞涩攀比的心理,通过不对等的信息优势,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为防止消费者误入婚纱摄影租赁陷阱,福州市消委会现将调查了解到的消费陷阱整理如下:

  婚纱品牌真伪存疑

  婚纱摄影租赁商家经常以婚纱为某著名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宣传亮点,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注意查看商家是否有相应的法律授权,对品牌真伪进行核实,不要轻信商家说辞。

  选取婚纱查看细节

  消费者在选取婚纱时要进行仔细检查,与商家确认婚纱清洁状态、破损、配件等细节,以免使用交还时产生争议。

  套餐组合多做功课

  单件婚纱租赁使用往往价格较高,消费者可根据自己需要选取婚纱套餐组合,多做功课实现优化配置,避免因组合不合理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附属条件事先约定

  对摄影过程中的一次性用品如:化妆棉、假睫毛、双眼皮贴等费用应约定,拍摄地点、拍摄车辆、相框选定及费用也应事先和商家明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付云鹏/

  著名摄影师是否主拍

  婚纱摄影中往往以著名摄影师拍摄为宣传,实际拍摄过程中并未出现,往往只是噱头,消费者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合同中与商家明确约定。

  优惠券往往只是引流

  现在婚纱摄影租赁商家经常通过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渠道发放优惠券、给出推广价等优惠措施,等消费者到店后就发现商家经常以套餐已享受优惠,不能再使用优惠券为借口进行推脱,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不要轻信宣传。

  单张精修价格较高

  婚纱摄影套餐往往含有多少张照片的后期处理,后期处理后往往效果较好,消费者一旦增加后期处理数量,往往要承担较高的单价。

  全馆婚纱任选往往不符

  婚纱摄影租赁商家经常打出全馆婚纱任选、全馆布景任选的广告宣传,实际到店后往往会以哪些婚纱是租赁、哪些婚纱是摄影用的进行限制,全馆布景任选也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由摄影师随意挑选几种就开始拍摄,消费者可以事先多和商家了解核实。

  交付时间明确约定

  婚纱摄影交付时有出现延误的情况,消费者在与商家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写明交付时间,并约定清楚违约如何赔偿,以免发生纠纷处理的时候没有凭据。

  据了解,预付消费投诉逐年增加,婚纱摄影就是其中的一个领域,且涉及的问题大部分为商家关店跑路找人难、场所变更退款难,很多消费者都会遇到照片没洗出来门店就倒闭了等情况。为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整理了几点建议,帮助消费者维护好自身权益,避免踩“坑”。

  应认真核实经营主体信息。付费交易前,要认真确认经营主体资格,注意核实营业执照、许可证照是否具有合法性,经营地址与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否一致等。

  应坚持索取交易凭证和发票。为保障消费权益,预付交易时一定要坚持索要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一旦发生消费纠纷问题,便于司法申诉和维权。

  理清促销规则 ,谨慎缴纳预售金。有些商家以满减、送赠品、抽奖等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而真实情况却可能出现先涨价、再降价、再打折。消费者要提前关注选购商品价格波动情况,多渠道进行价格对比,仔细阅读网站和商家的促销规则,了解红包、积分以及优惠券的使用范围。(王璐瑶)


(责任编辑 :傅云鹏)

分享到:
35.1K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消费者应谨防婚纱摄影租赁陷阱

2021-05-08 10: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日,福州市消委会支持起诉的一起婚纱租赁消费纠纷,经仓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圆满结束,在这起婚纱消费纠纷的深入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婚纱摄影租赁服务商家,利用特殊时期男女羞涩攀比的心理,通过不对等的信息优势,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为防止消费者误入婚纱摄影租赁陷阱,福州市消委会现将调查了解到的消费陷阱整理如下:

  婚纱品牌真伪存疑

  婚纱摄影租赁商家经常以婚纱为某著名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宣传亮点,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注意查看商家是否有相应的法律授权,对品牌真伪进行核实,不要轻信商家说辞。

  选取婚纱查看细节

  消费者在选取婚纱时要进行仔细检查,与商家确认婚纱清洁状态、破损、配件等细节,以免使用交还时产生争议。

  套餐组合多做功课

  单件婚纱租赁使用往往价格较高,消费者可根据自己需要选取婚纱套餐组合,多做功课实现优化配置,避免因组合不合理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附属条件事先约定

  对摄影过程中的一次性用品如:化妆棉、假睫毛、双眼皮贴等费用应约定,拍摄地点、拍摄车辆、相框选定及费用也应事先和商家明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付云鹏/

  著名摄影师是否主拍

  婚纱摄影中往往以著名摄影师拍摄为宣传,实际拍摄过程中并未出现,往往只是噱头,消费者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合同中与商家明确约定。

  优惠券往往只是引流

  现在婚纱摄影租赁商家经常通过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渠道发放优惠券、给出推广价等优惠措施,等消费者到店后就发现商家经常以套餐已享受优惠,不能再使用优惠券为借口进行推脱,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不要轻信宣传。

  单张精修价格较高

  婚纱摄影套餐往往含有多少张照片的后期处理,后期处理后往往效果较好,消费者一旦增加后期处理数量,往往要承担较高的单价。

  全馆婚纱任选往往不符

  婚纱摄影租赁商家经常打出全馆婚纱任选、全馆布景任选的广告宣传,实际到店后往往会以哪些婚纱是租赁、哪些婚纱是摄影用的进行限制,全馆布景任选也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由摄影师随意挑选几种就开始拍摄,消费者可以事先多和商家了解核实。

  交付时间明确约定

  婚纱摄影交付时有出现延误的情况,消费者在与商家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写明交付时间,并约定清楚违约如何赔偿,以免发生纠纷处理的时候没有凭据。

  据了解,预付消费投诉逐年增加,婚纱摄影就是其中的一个领域,且涉及的问题大部分为商家关店跑路找人难、场所变更退款难,很多消费者都会遇到照片没洗出来门店就倒闭了等情况。为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整理了几点建议,帮助消费者维护好自身权益,避免踩“坑”。

  应认真核实经营主体信息。付费交易前,要认真确认经营主体资格,注意核实营业执照、许可证照是否具有合法性,经营地址与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否一致等。

  应坚持索取交易凭证和发票。为保障消费权益,预付交易时一定要坚持索要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一旦发生消费纠纷问题,便于司法申诉和维权。

  理清促销规则 ,谨慎缴纳预售金。有些商家以满减、送赠品、抽奖等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而真实情况却可能出现先涨价、再降价、再打折。消费者要提前关注选购商品价格波动情况,多渠道进行价格对比,仔细阅读网站和商家的促销规则,了解红包、积分以及优惠券的使用范围。(王璐瑶)


(责任编辑 :傅云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