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5日中新社报道,在毕业季,简历是大学生求职的第一关,一份精美的简历似乎成为求职者们必须要装备的“行头”。前段时间,“重庆女孩帮改简历助3万人求职成功”的话题登上热搜。网友们一边感叹身边处处是商机,一边疑惑花钱改简历是不是在交“智商税”?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季无疑也是简历制作的刚需期,而优质的简历可能让求职事半功倍。于是,一些电商平台、招聘网站上推出了撰写简历、提供模板、简历优化等服务,并明码标价。
简历是求职者最重要的求职资料,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欠缺求职经验,这让他们更容易选择简历优化服务,以便更好地对接社会需求。然而,也要看到,有的简历优化服务俨然成了“掺水造假”。比如,一些毕业生请人代写简历,其中不乏伪造学历或实习经历等情况。这不仅是失信行为,欺骗用人单位,还可能构成对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让简历服务生意渐渐走偏,甚至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另外,请人代写简历,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事实上,简历虽然重要,但本质上仍属一种自我介绍。用人方翻阅简历,更多的是在挑选与自己所需人才相契合的内容,而非简历是否豪华、精美。因而,相比在形式上、文字上雕琢,求职者还是应该把功夫用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准、口头表达和人际沟通等方面。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份“厉害”的简历包装不来一个人的能力,也瞒不过用人方的面试交谈、试用期等环节。
更重要的是,简历造假可能涉嫌违法。伪造、交易实习证明等材料,已经涉嫌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网络平台上的简历优化服务,不是不能有,但要进行规范引导,引导简历优化服务提供者附加更多职业规划指导的作用,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精准就业。而对于涉嫌提供简历造假服务及泄漏、买卖求职者个人信息的商家,要依法依规予以惩治。
简历优化生意,关乎诚信、关乎就业市场秩序,甚至可能关乎法治。其可能引发的问题和后果,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