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飞线充电”遍地开花、安全隐患丛生,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小区内没有公共电动车充电桩。近期,随着有关部门对充电设施的建设加快,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但记者调查发现,沪上部分小区虽然已设充电桩,但“飞线充电”仍未杜绝。桩头少、车子多、宣传不到位,是症结所在。
选址困难
记者来到宝山区共康五村。多幢单元楼下,一辆辆电动车停放在大楼门口。抬头望去,五六米长的充电线从窗台处垂落至地面,有的居民为了固定电线,先把线拉到楼下大树上,在树上打个结,再拉线给车充电。整个小区里,“飞线充电”十分普遍。
其实这个小区前不久刚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地面上有两个充电站,分别在1号楼和235号楼旁,总计18个插口。另外,小区地下车库内也有80多个插口,进出车库需要刷卡。记者在235号楼旁的充电点观察到,这里安装着1个充电桩和10个插口,能供1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算上车库的充电设施,共康五村目前已有近100个充电插口。
为什么有了充电桩,还是存在充电乱象呢?采访中,不少居民坦言,充电点距所住居民楼有些远,为了图方便少走路,仍抱着侥幸心理违规充电。还有居民说,自己完全不清楚充电桩在哪,没有关心过这事。
小区物业表示,充电站安装不收费,仅充电收费。但选址是一大问题,在哪安装首先需要征得居民的同意,有的居民认为装了充电站影响出行、损坏绿化,种种因素下,导致原本地面上新增100个充电插口的目标未实现,只装了18个。
不能“共享”
记者又来到黄浦区北京东路288弄小区,一些底楼住户随手把插座板扔在外面,电动车紧停窗外,电源一插,就能为车子的电瓶“续命”。但早在2019年,这个小区的20号楼车棚内就设置了一个充电桩,一个桩头配8个插口,为插卡充电。问题出在这个充电站并不“共享”。
小区居委会负责人回应,20号楼是个单独庭院,这个充电站仅限住在这幢楼的七八户居民使用,其他居民的非机动车不能停进来,充电桩“共享”不了。另外,老式里弄空间狭小,现在确实也找不到地方新增充电桩。
点位太少
类似情况还发生在月浦四、六村小区。物业人员说,小区内有3个非机动车车棚,每个车棚有20多个充电插口,但电动车总数有几百辆之多,不能充分满足充电需求。有居民反映,使用智能充电桩操作步骤略复杂,年纪大的居民搞不明白,一旦一次操作失误,就不愿再到充电站规范充电。
堵疏结合
杜绝“飞线充电”,堵疏结合,一大关键是要有充足的充电桩。
静安区茂名南路上的茂名公寓小区在2019年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近日,记者走访小区发现,这里不见“飞线充电”乱象,环境整洁。地下非机动车库里,一共安装了13个充电桩,有百余个充电插口。不少电动车的车身上贴有“请勿进楼入户违规充电,请勿私拉电线违规充电”的警示语,车库里还加装了30多只消防喷头。
【新规】
违规充电最高罚款5万元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违规停放、充电的,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同时,条例中也提出,鼓励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通过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等,引导业主使用非机动车集中充电设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市民呼吁,各小区要“应设尽设”,配备数量相对充足的充电桩、充电柜,在已有的地面车棚里新增充电设施,还可以新建、改建其他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引导居民规范充电,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本报记者 夏韵 实习生 叶知春 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