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聚焦普通人的故事 上海出品纪录片《流动的中国》

2021年09月17日 07:09   来源:新民晚报   吴翔

  最近,一部社会观察类纪录片《流动的中国》在东方卫视播出后,观众纷纷给予好评。这部由上海纪录片人打造的作品,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所有正在奔跑、正在奋斗的人们。这其中,有的人随着时代的浪潮,奔涌入海;有的人遭遇逆流,奋勇展臂,迎头向前。不少观众看完都表示:希望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这些人一样,寻找自己的坐标,回答自己的答卷,坚强勇敢,即使遭遇逆流,也能奋勇向前。

  普通人的故事

  这部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重点选题规划的《流动的中国》共4集,分别以“家乡”“坐标”“答卷”“追梦”为主题通过深入的蹲守式拍摄,讲述普通人的流动故事,拍摄团队曾出品感动无数观众的《人间世》。

  在最近的一集中,可以看到上海的外卖员徐小超,他留着短短的平头,每天他都穿上蓝色工作制服、戴上头盔,用时间和公里换取存在的价值,全中国有600万骑手像他这样奔驰在街巷。“外卖员是上海最好找的工作。”徐小超这么说。他住的房子月租1800元,楼下墙上满是被反复贴上又撕掉的广告残骸,楼里有80%的住户都是跟他一样的外卖骑手,小区里停了一整列蓝色的外卖电瓶车。

  但他又跟他们不一样。徐小超躺在窄小的上下铺床上念英语,《零起点英语口语入门》,他一字一顿地从头大声念过去。他学英语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订单客户说的是英语而他听不懂,就只能一层层找对方——“我学英语只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骑手。”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再不努力,就真的来不及了。”他在咖啡馆里对着落地窗外的车水马龙念英语,他在夜晚的街巷大声唱英文歌,他在送单的间隙对着鹦鹉练英语。后来他上了热搜,《外卖小哥为干好工作自学英语》的新闻让他走进了全中国网民的视野,收获了1.7亿次点击,甚至登上了央视。他将上万条微博评论一条条念给自己听,像是对自己的表扬。

  拍摄者的思考

  就像徐小超的故事一样,《流动的中国》中每一个故事,都是当代中国人寻找人生意义、确立自身使命的过程。何谓“流动中国”?两年来拍摄团队一直在不断思考和讨论:是春运和外出务工那样的空间流动;是人才的流动或是金钱的流动;又是梦想的流动或是职业的流动……摄制组在跟踪拍摄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每个人在流动中所处的境遇不同,但他们在许多时刻里,是精神上的同盟者。

  因为和兄弟们打赌,宋楠楠一冲动就去报名成为驻村扶贫干部。他玩过摇滚,喜欢潮牌,兄弟成群,潇洒自在,但这些在他下乡后不复存在。他看起来老了十岁,每天都在村子里转来转去,为了五块二还是五块三的成交价格,跟人唠一下午。一下午没唠成,就明天再来。宋楠楠说这一年多他正经八百地长大了。以前,他总觉得自己虽然潇洒,但游戏人生好像总不得人尊重,现在不是了,现在他干了一件特别能被人尊重的事情,家人和朋友都说他做的事情有意义。

  53岁的廉宏彬在西安做人才引进工作已经13年了,摄制组跟着他从深圳到上海,一路看着他使出各种法子吸引应届生来西安工作。他就像是西安城市形象宣传大使,路上遇到个学生就能唠上半天西安的好。他喜欢加学生微信,然后和签约成功的学生说:“我就是你在西安的第一个朋友了!”他的奔波不为自己,他所在意的是:在整个进步当中,有没有我们的脚步,有没有我们的声音。

  还有从小城来到深圳,成为平安普惠咨询顾问的吕宗扬,在工作中接到了一位客户的紧急求助,帮助这些因资金周转而发愁的小微企业主,成了他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小城青年跃入人海,成为时代大浪里一朵踊跃的浪花。在流动中寻找坐标,是每一个普通人所需经历的过程。正如有位受访者说:“虽然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很渺小,好像是琐碎的,但其实是用我们自己小小的力量,推动整个社会的变化。” 本报记者 吴翔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聚焦普通人的故事 上海出品纪录片《流动的中国》

2021-09-17 07:09 来源:新民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