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储舒婷
为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推进,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也将持续跟进。在昨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校外培训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对非学科类机构管理一并纳入。同时,教育部将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昨天的会上介绍了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建设有关情况。会上还披露:九成以上家长对学校新学期减负提质的各项措施和成效表示满意。
将研究修订竞赛管理办法,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
在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出台相应指导意见,防止出现政策空白。比如,培训机构和个人“打擦边球”或转入地下的隐形变异培训问题,参与课后服务导致学校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学科类培训转向和资本涌入非学科类培训的问题等。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双减”意见落地见效,目前已基本构建起“1+N”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以一套政策“组合拳”,实现全覆盖、全链条有效治理。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双减”配套政策,研究修订竞赛管理办法,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同时完善“营改非”流程,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的公示期限、资产确权等政策。研究起草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场所、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机构同步作出规定。加快校外培训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对非学科类机构管理一并纳入。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多地都有新举措
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昨天,全国多地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具体的做法。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介绍,北京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并对现有线下线上机构实施重新审核登记,解决培训机构过多过滥问题。
上海在资金监管、公益互助、分类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介绍,上海从“支付行为”的源头出发,积极探索“银行定期划扣”等新型资金监管机制。消费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随时要求银行申请停止划扣培训资金,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天津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惠玲介绍,下一步,天津将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重点对占用周六、日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等违规行为下狠手、出重拳。
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局长楼伟民介绍,金华市已注销和停止办学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达236家。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育、民政、市场监管三部门联合制定“营转非”方案,为转登工作开设便捷通道;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实施分类管理。
新学期学校减负提质,97.5%家长表示满意
新学期开学以来,“双减”工作落实成效如何?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来自监测平台统计显示,97.5%的家长对学校新学期减负提质的各项措施和成效表示满意,其中六成以上家长表示非常满意。
会上,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必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
针对家长最关心的作业问题,监测平台收到5737.7万份家长问卷,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另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22日,全国有7743.1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
为有效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努力缓解教育焦虑,吕玉刚表示,下一步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