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曼谷10月4日电 通讯:回收塑料瓶“变”防护服 一举两得助泰国抗疫
任芊
今年4月开始的第三波新冠疫情再次重创原本在缓慢恢复的泰国经济和医疗体系。自7月起,泰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连续创下新高。尽管8月底疫情趋缓,但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居高不下,使泰国医疗体系始终处于紧绷状态,防护服等医疗物资更是紧缺。
为了支援抗疫,缓解防护服紧缺,泰国一个名为“减塑”的民间组织携手多个团体及曼谷市政府,发起了“分类塑料瓶,帮助医护人员”项目,将回收的塑料瓶制成个人防护服捐给各大医院。
“去年疫情出现以后,我们就关注日益增加的有毒垃圾和塑料垃圾,这是这个项目的由来,将PET塑料瓶变成PPE防护服,让废品发挥应有的作用。”“减塑”负责人梅塔介绍说,疫情期间,由于多数人居家办公,餐厅也长时间关闭,外带餐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这也导致塑料垃圾急剧增加。
梅塔介绍,泰国以前就有使用塑料瓶制作衣服的项目,但使用的都是进口的塑料,“所以我们就在想,为什么不在泰国寻找合作工厂直接生产,这样既可以解决国内的塑料垃圾问题,又可以帮助医护人员”。
“减塑”与专门负责回收塑料瓶的“回转”组织及曼谷市政府协调,制作一系列动画短片来增强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曼谷市政府则负责在辖内50个区分别设置了52个塑料瓶回收点,并由“回转”组织收集,最后通过专门的物流公司送往工厂加工。
曼谷市政府环境办公室主任维拉表示,虽然这个项目是由民间团体发起,但与市政府一直以来倡导的垃圾分类非常契合。“最初我们只是在市政厅设置了两个回收点,每天能收到300公斤塑料瓶,后来反响特别热烈,市政府才迅速将回收点扩大到全部50个区。”维拉说,现在每天可以收到约1000公斤塑料瓶,市政府也计划在市区所有公园内设置塑料瓶专门回收点。
回收的塑料瓶被运送到泰国东部罗勇府的纺织企业兴懋公司加工,先熔解,拉制成涤纶纤维,织成面料后即可制作防护服。“去年疫情暴发后,我们知道防护服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短缺,但泰国从来没有生产过自己的防护服,所以我们才决定生产。”兴懋公司副董事长素颇表示,公司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了塑料瓶回收项目,但直到去年4月公司加入“分类塑料瓶,帮助医护人员”项目后,才正式将塑料瓶与防护服两者联系起来。
出于防疫需求,市面上现有的防护服通常是一次性使用,但许多国家都缺少废弃口罩和防护服等有害医疗垃圾的正规处理程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生产出能够重复穿着20次的面料,前提是要经过正确的消毒清洁。我们还在努力研发能够重复穿着40次的面料。”素颇说。
从废弃塑料瓶到医用防护服,“分类塑料瓶,帮助医护人员”项目现在已经进行到第四期,不仅唤起民众对环保和医护人员的关注与支持,也获得一线医护人员的赞赏与感激。梅塔说:“当人人都因为想要帮助医护人员而产生回收塑料瓶的意愿时,垃圾分类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将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