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老年手机多是减配或简化功能的“低端货”,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智能时代,“老年机”如何真正“适老”?
昨天本报刊登的《手机里这么多“智能陷阱”,把我绕迷糊了》引发许多读者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手机市场上以老年人为目标消费群的产品形形色色,其中大部分所谓的老年机只是保留了实体按键,简化或取消手机功能和配置,以达到所谓的“操作简单”的效果。随着老年人对智能应用和智能场景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机早已无法满足需求。
“你们还是给我换个大屏手机吧,现在也便宜了,我看隔壁李奶奶用得挺好,平时还能看看新闻!”最近,家住东丽区的冯奶奶向儿女们提出了新的“需求”。冯奶奶的大女儿告诉记者,考虑到母亲已经70多岁,担心她不会用智能机的各种软件,所以去年给老人专门买了台有实体按键的老年机。但是随着生活中各种智能化场景的逐渐普及,母亲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接打电话,她也想上网看新闻、刷视频甚至是和亲戚朋友视频聊天。就连公园一起遛早的“老伙伴”们聊天的内容也都变成了谁看了今天的热点新闻、网红视频、养生知识以及微信群里各种便宜的团菜活动。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像冯奶奶这样尚在使用老年机、正期待着尝试智能应用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目前的老年机显然满足不了需求。比如,冯奶奶使用的老年机为某合资大牌产品,虽然也能登录和使用微信、微博等主流应用软件,但因为屏幕较小,且专门为老年人设置了大字体,整个屏幕只能显示四行字,一条微信转发的团菜信息可能要按几十次“下一页”按键才能看完。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实体按键的老年机实际上只是单纯解决了老年人在“按键体验”“字体大小”“音量大小”上的表面“痛点”,但在智能体验方面,大都是通过简化甚至是取消对于各种智能应用的支持,来降低和减少老年人使用智能场景的频率和种类。如此一来,不但没拉低智能手机和智能场景的使用门槛,反而让老年人和智能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从产品层面上来看,实体按键的老年机能解决的按键、字体、音量等痛点,如今完全可以通过“虚拟震动反馈”“个性化字体设置”“高品质扬声器”等软硬件技术完美解决。
记者随机采访了许多购买过老年机的市民,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的儿女或孙辈。受访者普遍表示,希望“老年机”能真正成为既解决老年人使用“痛点”,又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适老产品,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而不是用低端甚至被淘汰的硬件拼凑成的“便宜货”。
“小布小布,给老大(大女儿)打电话!”“小爱同学,明天天气怎么样?”“你好YOYO,明天早上6点叫我起床”……如今,国内几大手机厂商逐步完善的语音助手系统,成为不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拐杖”,让智能生活和智能场景的门槛降低到会说话、能交流就能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尝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