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文化自信,带我们探索星辰大海

2022年10月20日 06:32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姚依依

  “我们在太空,由于没有了重力的束缚,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会驱动液面不断上升,流体表面张力作用又一次大显神威……”10月12日,“天宫课堂”再次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在全新的“教室”——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舱为大家展示了变“懒”的水球、会调头的扳手等微重力实验。在前不久的10月9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与去年发射的“羲和号”卫星并肩探日。

  我们探索星辰大海的步履从未停歇,这其中,属于中国文化的诗意与浪漫始终伴随并见证了我国“上天入海”科研攻坚的每一步。从我们熟悉的“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中国空间站“天宫”,绕月探测工程“嫦娥”、月球车“玉兔号”、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火星车“祝融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到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等,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伴随在我们无止境探索未知的征途中,赋予一个个相继实现的中国梦以诗意和底蕴。

  即将全面完成建造的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天宫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天帝居住的宫殿,也是古人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后汉书·卷四十八》曾记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而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中也写道,“天宫,紫微宫也。”从《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话里的“天宫”逐步变成了现实,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中国“天宫”将迎接一批批航天员接续逐梦。

  中国故事中,记载了古人对星辰大海充满好奇的探索。明洪武年间,因曾被朱元璋封为万户而被人们称为“万户”的陶成道,晚年时想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面对仆人的恐惧,陶成道义无反顾,“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一声巨响,飞车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而后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陶成道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只着了火的巨大风筝。虽然试验以失败告终,但是万户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走出了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为了纪念世界航天始祖陶成道,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而今,万户和诸多古人们的梦想早已不再是梦。“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对历史、对宇宙的追问。从上古文明,到夏朝少康复国、夏桀亡国,再到东周时期吴楚之战,作为战国少有的“探索者”的代表,屈原追问宇宙与历史奥妙,以宏观视角,将自己置身于历史坐标中,写下了这篇“中国人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叹”。数千年之后,命名为“天问”系列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相继开展,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着陆火星,按计划,“天问”系列任务还将探访木星等其他行星。正如屈原一样,中华民族儿女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决心,对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的追求还将继续。

  探索宇宙与深海等一系列科技工程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命名,是对探索精神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大荒南经》中的羲和,被认为是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去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命名为“羲和号”,意为“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羲和号”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而10月9日发射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同样取名自《山海经》,来自大家熟悉的“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的巨人夸父。“夸父一号”将作为中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实现对太阳“一磁两暴”多波段和空间拓展上的组合观测。昔日的羲和与夸父,带着我们对太阳数千年的探索之心,带着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继续追逐太阳,永不止步。

  借以浩瀚宇宙和无垠海洋,这些充满中式诗意与浪漫的名字,将中华文化带到了更远的地方。就在前不久,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距离地球420公里的高空,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时,于社交媒体上发布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被这位欧洲宇航员以中文、英语与意大利语精确呈现的同时,“出圈”的不仅是中国文化,还是跨越国界、超越分歧,共同拥抱太空的共识。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中国空间站内,全世界将在此共同探索宇宙奥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独属于中国的浪漫,在科技发展的步伐中,在无限的空间内,不断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隽永的历史,走向遥远的未来,这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还将继续逐梦神州。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文化自信,带我们探索星辰大海

2022-10-20 06:32 来源:新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