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侗戏活跃山乡焕生机

2023年03月01日 06:34   来源:新华网   

  这是2月26日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拍摄的侗戏古戏本。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侗戏班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润松村表演侗戏(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侗戏班在下乡送戏演出途中(2月26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侗戏班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润松村的田野里排练侗戏(2月26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侗戏班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润松村的田野里排练侗戏(2月26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侗戏活跃山乡焕生机

2023-03-01 06:34 来源:新华网

  这是2月26日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拍摄的侗戏古戏本。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侗戏班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润松村表演侗戏(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侗戏班在下乡送戏演出途中(2月26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侗戏班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润松村的田野里排练侗戏(2月26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侗戏班在贵州省天柱县凤城街道润松村的田野里排练侗戏(2月26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天柱侗戏是当地侗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2019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责任编辑 :欧云海)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