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鸿儒
近年来,国家从法律、制度等层面加大了对网络游戏企业的监管力度,文化部、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计划终止其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须提前60天予以公告,并且虚拟货币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或用户接受的其他方式退还用户。但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并不少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相关问题急需管理,以此保障民众对数字经济的信任。
虚拟财产保护难在哪?
近日,某网络游戏公司代理的网络游戏宣布即将停止运营,后续将删除玩家数据,充值后未消费的游戏币只能兑换成该公司旗下的其他游戏礼包。
消费者赵先生向消协投诉,认为该公司提供的补偿方案不合理,但该游戏公司称参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已提前60天就停服事宜进行了公告,对已充值未消费金额提供了公司旗下多款同类游戏礼包供消费者选择。
虚拟财产面临侵害时如何维权和界定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向记者表示,虚拟财产保护维权难,其价值较难评估,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实物财产,虚拟财产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鉴定难度较大。
“尤其是虚拟财产溯源较难。由于虚拟财产的交易和流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网络犯罪和欺诈的风险也较高,虚拟财产的所有者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网络诈骗的威胁。”洪勇说。
众多溯源纠纷事件中,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平台往往以“封号”来解决问题。
消费者戴先生是某款网络游戏的爱好者,陆续在游戏里充值1万多元购买装备和道具。在一次正常玩游戏时,戴先生突然莫名掉线,随后游戏账号被封禁,向游戏公司客服申诉一直无果,游戏公司给出的答复是玩家修改游戏数据违规,但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予以证明。
尽管是虚拟网络中的账号或装备,但大部分玩家耗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因此一些火热的网络游戏中存在不少小贩对装备和账号进行倒卖,变相地将虚拟财产变为现实货币,甚至存在不少的“跨境买卖”。
洪勇表示,虚拟财产国际监管难度大。虚拟财产跨境交易也十分普遍,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进行监管,但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标准存在差异,国际监管难度较大。
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发展,网络虚拟财产会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私人财产,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确保私人财富和行业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环。
洪勇认为,消费者在维护虚拟财产权利方面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进行维权。
“一是消费者应当充分了解自己所持有的虚拟财产的性质、来源、流通渠道、价值变动情况等信息,以便在交易和使用中作出明智决策。二是消费者在进行虚拟财产交易时应当注意安全,选择可信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对象,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三是消费者应借助第三方平台维权,如果消费者在虚拟财产交易中遇到纠纷或侵权行为,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或仲裁机构进行维权。四是消费者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虚拟财产的政策法规和监管动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为缺乏了解而受到损失。”洪勇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网络游戏运营商应当珍惜品牌和声誉,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不得擅自变更、解除合同,不得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不得欺诈、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