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这种被称为“懒病”的头痛
低颅压性头痛常见于各年龄段,女性略多于男性,建议到正规医院完善检查、积极治疗
52岁刘女士经常头痛,坐着或站立时头痛明显,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听力下降等症状,需要躺平才能缓解,被家里人称为“懒病”。近日,她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袁思斯医生门诊就诊,被诊断为低颅压性头痛。在众多头痛类型中,这是一种不为人熟知却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病症。
袁思斯介绍,低颅压头痛,即颅内压降低引起的头痛。正常情况下,颅内存在一定的压力以维持脑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颅内压低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引发头痛等系列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讲,脑为髓之海,脑髓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以濡养,导致低颅压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根据临床表现,大部分都是气血不足、肾精亏虚,这是发病的内因。
头痛是低颅压头痛最主要的症状,多位于枕部或额部,也可累及全头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搏动性、胀痛、刺痛等,患者往往在站立或坐起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可减轻或消失,吃止痛药一般无效。低颅压头痛的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听力下降、颈强直等。
脑脊液漏是低颅压头痛最常见的病因,脑脊液通过硬脑膜的破损处漏出导致颅内压降低,脑脊液漏可由外伤、手术、腰椎穿刺等原因引起;严重脱水可导致脑脊液生成减少,从而引起颅内压降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可能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和生成,导致低颅压头痛;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能影响脑脊液的生成和代谢,引发低颅压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