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爆雷”,消费者如何维权?
今年1月初,江苏、上海、安徽、广东等全国多地爱家月子中心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则“破产通知”,称公司因经营不善,已无力继续维持运营,现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原本被宝妈宝爸视为安心港湾的月子中心瞬间陷入混乱,食物供给中断、水电被停,正在坐月子的宝妈惊慌失措。而那些早已缴纳全款的预产期宝妈也被卷入钱财与服务双双“消失”的旋涡中。
如今,爱家月子中心“爆雷”事件已过去月余,事件后续进展如何?面对此类预付式消费“爆雷”,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本报记者多方探查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了解。
“低价诱惑”背后危机暗涌
圆圆(化名)是一名准妈妈,2024年11月24日,在朋友的推荐下,她预订了爱家月子中心苏州相城店28天19800元的月子套餐,计划于2025年5月入住。“朋友在这里住过,说宝宝护理、餐食供应等方面体验感都很不错。”圆圆告诉记者。
除了之前积累的良好口碑,爱家月子中心的“性价比”也是吸引众多备孕待产家庭的关键因素。
2024年11月30日,宝爸高先生在爱家月子中心上海马桥镇店同样预订了28天套餐。“当时对比了很多家月子中心,爱家的价位相对较低。”高先生说,“如今老板跑路,对我们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打击不小。”
据了解,爱家月子中心根据入住时长与房型不同,定价从近两万元至四万元不等。其中,19800元的28天套餐最受孕产妇青睐。在预订时,消费者大多选择全款支付,因为全额支付才能享受2000元优惠,这对不少家庭来说颇具吸引力。
在圆圆提供的与爱家月子中心签订的母婴健康服务合同中,“退款事宜”写着:随时可退,全额退款,入住后,按实际入住天数扣除后全额退款……本公司承诺,无理由退款。然而,这份看似“有保障”的合同,并没有让她免于陷入困境。“这家店是全国连锁,当时没多想就交了全款,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圆圆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爱家月子中心的扩张模式和低价套餐,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爱家月子中心由江苏爱之家母婴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爱之家母婴)打造。该集团2022年成立。2023年8月,上海、无锡分店正式开业;2023年10月,爱家月子中心实体店超过10家。事发时,爱家月子中心全国门店数量已超80家。两年多的时间,爱家月子中心店面数量大幅扩张。
在爱之家母婴官方简介中,其号称公司专注母婴产业全服务体系的打造,已成为江浙沪区域直营连锁头部母婴服务品牌,“百城千店”是公司的经营目标,2024年年底计划实现100家门店的拓展。
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是难以为继的经营模式。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住家月嫂的服务费用全国均价约为1万元,而爱家月子中心选址多为酒店,除护理费用外,还涉及酒店租赁、餐食材料等多项开支。粗略估算,其低价套餐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记者了解到,爱家月子中心1月7日发布“破产通知”时,多家店面月嫂面临工资拖欠的问题。此外,月子服制作商、餐食原材料供应商等相关合作单位也被长期拖欠货款,种种迹象表明,这家看似繁荣的月子中心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
各地维权进展不一,部分涉事家庭仍在等待结果
如今,母婴护理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关注度高,因此,爱之家母婴事件一发生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事件发生后,涉事的孕产家庭第一时间展开维权,各地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事情解决。然而,由于涉及地域范围广、门店数量多、法律程序复杂等方面因素,目前,各地涉事孕产家庭的维权进展参差不一。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爱之家母婴存在90条法律诉讼 、42条经营异常,还面临两项行政处罚,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爱之家母婴运营状况存在的诸多问题,而爱之家母婴的法定代表人王某腾也一直处于无法联系的状态。这些异常情况为孕产家庭维权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事情一发生,我就去了现场,民警当时组织我们登记个人信息。”高先生回忆。作为维权者之一,他主要通过向法院递交诉状、拨打12345以及市长热线等方式进行维权。截至记者发稿前,他还未得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位预订爱家月子中心上海闵行星悦荟店的宝妈马丹(化名),共缴纳了37600元,事发后,她也在民警处登记了相关信息,但目前她还未收到立案与否的回执。此外,她还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上海市民服务热线等途径进行维权,暂未得到回复。
马丹透露,此前马桥街道、徐汇街道、闵行街道的卫生中心都打电话来询问她胎儿与产检情况,表达了对孕产妇的关心,但事件的处理进展并未得到确切的回应。
马丹还向记者提供了一段2月8日和事件相关的众多宝爸宝妈到闵行区信访办反映情况的录音。根据录音内容,当日,信访部门组织多部门到现场听取宝爸宝妈的意见,并表示会争取妥善解决问题,但目前具体的解决方案还未公布,他们仍在焦急地等待。
在苏州相城区,宝妈圆圆向记者透露,当地积极协调,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通过其他机构,例如,苏康养接手,宝妈可以免费入住,继续享受月子服务;二是退掉60%的款项,以减少经济损失。截至记者发稿前,圆圆仍处于等待退款的状态。
目前,江苏南京、无锡、扬州、常州等地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已向有关家庭进行了退款,上海等地仍处于等待合理解决方案的阶段。
依法维权不容忽视,相关行业更需加强监管
在此次“爆雷”事件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宝妈都存在还未入住,便缴纳全款的情况。面对此类预付式消费的风险,北京华资律师事务所的张洪嘉律师表示,全款预付的风险主要来自合同的履约风险。
“在签订预付款消费合同后,宝妈作为消费者,已经完全履行了自身的付款义务,但是相关企业往往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比较常见的是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足,与宣传和合同约定中的大相径庭,导致消费者的体验极差。更严重的是,像此次事件中的爱家月子中心一样,商家在收到预付款之后直接‘跑路’,为消费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困扰。”张洪嘉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对预付式消费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定商家承担订立书面合同,依法履行义务等,但是我国法律并未对预付式消费进行禁止。
张洪嘉律师建议,消费者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维权:一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消费者可以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解决退费退款事项;同时对商家的虚假宣传、霸王条款、欺诈消费者等事项进行举报,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处理并对相应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二是民事诉讼途径。因商家未充分履行合同义务,消费者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张洪嘉律师表示,上述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会相对效率更高、更加便捷;到法院诉讼则相对复杂,时间更久。但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投诉仅是协调双方,达成一致,与法院生效判决相比,缺少强制性。
在维权过程中,如何辨别、保留有效证据?张洪嘉律师提醒,一是商家的宣传承诺材料,比如广告、宣传视频、销售的承诺等;二是商家服务过程中的证据,比如商家没有履行到位,服务缺失的相关痕迹;三是与商家的沟通记录,比如聊天记录、录音等。保留和收集这些证据,是消费者在维权路上的有力武器。
预付式消费频频出现问题,有效的监管不能缺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海燕建议,要优化预付式消费模式的行政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协同监管合作机制;建立预付式消费模式经营企业的准入门槛注册制,规定商家的法定门槛;加强对预付式消费模式商家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分类监管。
月子中心“爆雷”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母婴市场健康发展的担忧。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要坚持“放管服”的原则。简政放权,给予行业足够的发展空间,满足社会对母婴服务的需求;加强监管,坚持事先、事中、事后相结合;充实服务,提升育龄青年对服务的安全感与信任度。(高舒帆)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