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医美“连环套”:机构联合“美托”精准围猎消费者

2025-02-25 06: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揭秘医美“连环套”:机构联合“美托”精准围猎消费者

2025年02月25日 06: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揭秘医美“连环套”:机构联合“美托”精准围猎消费者

  在医美行业,一些医美机构联合“美托”为消费者设下种种套路。医美机构预先在生活美容院安排销售人员,即“美托”,与美容院工作人员、医美咨询师等配合,按照事先编排的“剧本”“话术”,精准“围猎”目标顾客。更有甚者,通过一些网贷产品提供高利贷服务,让陷入美容贷的年轻消费者苦不堪言。

  ——————————

  “他们用优惠当诱饵,用姐妹情谊当说辞,以此‘绑架’你,还声称‘为了青春投资’。”谈起此前自己的医美经历,上海白领辛明南仍心绪难平。

  她原本只想在一家生活美容院做一次简单的皮肤清洁护理,却在所谓“姐妹”的热情推销下,遭遇该医疗美容机构设下的“引流-转化-收割”连环套。

  在这些套路中,医美机构预先在生活美容院安排销售人员,即“美托”,与美容院工作人员、医美咨询师等配合,按照事先编排的“剧本”“话术”,精准“围猎”目标顾客。更有甚者,通过一些网贷产品提供高利贷服务,让陷入美容贷的年轻消费者苦不堪言。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编排剧本诱导“自家姐妹”

  今年2月初,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应聘医美机构销售人员岗位。

  “你的工作主要是卖卡,我们机构不愁没客源。”自称上海某医美机构运营院长的白先生表示,他们与上海多家生活美容院都有合作,销售人员需要与店内工作人员配合,劝说客户购买该医美机构低价的医美项目体验卡,以此引流,再邀请客户到店消费更多高价项目,“店里很多销售靠销售提成,月入3万元-5万元”。

  辛明南就遭遇了这样的套路。2023年8月,她在某生活美容院办了一张4000元的“焕肤套餐卡”,工作人员承诺,“脸上有什么问题,像长痘了都能来做,不限次数,效果保终生”。她没想到,这一次尝试险些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陷阱。

  2024年年底,辛明南再次来到生活美容院,美容院技工为她进行美容项目操作时,一位自称技工“干女儿”的女士出现了。“她先是跟我聊天,拉近关系,接着说我脸上痘痘、痘印比较多,并展示自己祛痘前后的对比照片。”

  某医美机构销售的低价引流项目。刘胤衡/摄

  这位“干女儿”声称,她在上海浦东某医美机构做了超光子嫩肤和水光针项目,皮肤得到极大改善。正在为辛明南做项目的技工马上说自己也想改善皮肤,邀请她一同前往。

  这时,“干女儿”帮腔道,因为大家比较熟悉,如果两人一起去这家医美机构,能以一人1500元的“内部价”做项目,“都是自家姐妹,‘情谊价’”。

  辛明南颇为心动,于是和技工约好时间,一同前往该医美机构。可到了之后,她发现该机构主营隆胸项目,两人在接待室等了快一个小时,才被叫去面诊。

  面诊时,辛明南目标明确,说只想做之前说好的两个项目,同行的技工却一再说想看看自己“下颌线能不能提升”,还说“鼻子也想微调”。

  面诊医师表示,技工做完全套项目至少要花费6万元,辛明南可以做一个5万元的眼综合项目,“两人拼团能拿到内部价,一个人花4万元就能做全套了”。

  这位技工央求辛明南拼单,面诊医师立即把POS机摆上桌面,劝说道,“青春总要投资,现在不做以后会后悔,实在钱不够,还能分期付款”。

  辛明南明确拒绝。几个人在接待室僵持了40分钟后,辛明南还是坚持只做1500元的超光子嫩肤和水光针项目。就在她开始打水光针时,技工突然称自己有急事,没做任何项目就走了。她这时才感到,自己遭遇了“美托”,“她们像编好了剧本,一起让我入套”。

  某医美机构内部培训资料。刘胤衡/摄

  遭遇相似套路的还有重庆白领宛豆(化名)。她的母亲今年55岁,是家附近一个生活美容院的长期顾客。她母亲想割眼袋、去皱纹,因价格太贵一直没去做。

  一次在美容院洗脸时,她听到其他顾客提起某医美机构整形效果好,“连美容院的店长都想去,还说两人一起去可以有折扣,我妈就跟着去了”。

  宛豆母亲和该店长一起到了医美机构,看到销售人员展示的顾客前后对比照片,十分心动。但一听说割眼袋、去皱纹两个项目加起来要3万多元,有些犹豫。这时,店长暗示宛豆母亲,她要是不做,两人都没法享受折扣,“我也想和你拼单做项目呢,好姐姐”。

  一番讨价还价后,机构销售人员称可以打折至两万多元。宛豆母亲觉得这个价格“捡到了便宜”,就在机构签下合同,接受了手术。

  割眼袋差点背上高利贷

  母亲真的捡到便宜了吗?宛豆咨询了在某医美机构工作的朋友,被告知“价格偏高”。让她感到奇怪的是,母亲签的医疗服务合同落款机构并非实际进行手术的美容院。

  某医美业内人士透露,宛豆母亲去的这类医美机构在行业内被称为“渠道医院”,其大量客户来自生活美容院等渠道的转包介绍,这些渠道能从医美机构处获得相当于成交价格30%-80%的提成返点。

  记者向广东深圳一家医美机构销售人员询问如何成为机构的销售渠道,对方发来一张“医美福利卡”海报,介绍道:“这张卡包含3年内无限次的水光、瘦脸、除皱、玻尿酸等项目,只要999元,卖得特别好,每卖出一张卡提成500元。”

  在对方一个有400多人的群聊中,记者看到,群内会发布最新的优惠活动和相关话术培训资料。该机构为群聊编了号,在“63群”内,不少用户名称标有“美容院”“养生减肥馆”等字样。

  该销售人员表示,只要能售出项目,提成比例高达50%,“比如你推荐一个客户到医院做鼻子,花费5万元,你能直接拿到2.5万元提成,客户出院后就给你结算”。

  “为了割眼袋,母亲差点背上高利贷。”宛豆说,母亲在签订医美合同时,因身上现金不足,用花呗支付了1万元。医美机构人员随后表示,剩下的1万元可以让现场的“银行工作人员”帮忙办理分期付款。

  宛豆母亲信以为真,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对方直接用她的手机操作,进行了人脸认证,并告知了分期利息、期数及提前还款手续费等信息,随后让她签署了手术确认书和医美风险告知书。

  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文倡议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宛豆发现,母亲申请的不是银行贷款,而是一个叫“丽人购”的网络贷款产品。她讲述道:“当时我妈觉得28%的年化利率很高,但想着提前还款手续费不多,还是签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提出,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宛豆和母亲随后找到医美机构销售人员,明确表示:“28%的贷款利率超出国家规定,我们不会付钱。”在她们的坚持要求下,销售人员取消了贷款,也没有要求她们支付尚未结清的1万元。

  宛豆分析说,这家美容院自知操作不正规,怕被投诉,可见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医美“连环套”仍在上演

  辛明南回忆,被困在浦东那家医美机构接待室的40分钟里,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使出浑身解数,各种套路令人防不胜防,目的就是让人在冲动之下签下合同、掏钱消费。

  “销售人员先是用激将法,说‘你看看别人都在变美,你还不行动’之类的话;接着又说‘很多人都选了这个项目,效果特别好’,让人感觉好像大家都在变美,自己不做项目就落伍了。”她说。

  2月中旬,记者拿到一份深圳某医美机构的“内部培训资料”。资料中,除了一些医美项目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是教销售人员如何推广营销、拓展客户以及配合医美机构完成交易。比如,销售人员可以对外宣称在自家医美机构做了某个医美项目,效果显著,发朋友圈向大家推荐,这样一来,会吸引很多人主动询问相关情况。

  某医美机构邀请应聘者进行销售人员面试。刘胤衡/摄

  资料强调,要积极邀请客户上门咨询,因为大型医美项目在微信等线上平台的成交率相对较低,必须面对面沟通,在客户心理防线较为松动的时候及时促成交易,才能成功签订更多项目。

  一位医美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劝说顾客到店消费,一些医美机构会采用“美托”套路。即医美机构事先在生活美容院安排销售人员,假装是普通美容院顾客,在其他顾客接受护理时主动搭讪,并和美容院工作人员一唱一和。他们在聊天中巧妙地抛出医美项目,吹嘘项目的神奇效果,诱导顾客购买体验卡。一旦顾客被带到医美机构,工作人员就会趁机推销其他高价项目。“这样的套路简单易复制,成交率、成交金额以及复购率都较高,所以迅速推广开来。”

  “最好是以自身对某个医美项目有需求为前提,邀请有意向的客户一起到机构面诊,由更专业的咨询师负责对接,共同设计手术方案,你在其中扮演‘助攻’的角色。”上述医美机构销售人员提到,“一定要向客户强调医美项目‘非常有价值’,不要觉得价格昂贵,谈单过程就像一场谈判,一个大单能给你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

  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严禁在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活动中作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要求的承诺或表述,依法加大对“医托”“药托”的处置力度,查处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违法开展诊疗咨询、就医引导的行为。

  截至记者发稿时,上述深圳医美机构的“63群”已达到500人的上限,群内销售人员还在不断吆喝:“欢迎群内姐妹推荐更多有实力的生活美容院渠道给我们,大家合作共赢!”这场医美“连环套”仍在继续上演。

  刘胤衡  罗玉婷 黄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25日 07版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揭秘医美“连环套”:机构联合“美托”精准围猎消费者

在医美行业,一些医美机构联合“美托”为消费者设下种种套路。医美机构预先在生活美容院安排销售人员,即“美托”,与美容院工作人员、医美咨询师等配合,按照事先编排的“剧本”“话术”,精准“围猎”目标顾客。更有甚者,通过一些网贷产品提供高利贷服务,让陷入美容贷的年轻消费者苦不堪言。 [详细]

手机防沉迷不能仅靠限制 专家呼吁推出适合未成年人的AI大模型

“一到寒暑假孩子就沉迷于手机,一玩就停不下来”“未成年人能轻松绕开‘防沉迷’系统,家长该怎么防?”……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方式,却也同时面临着网络沉迷、不良信息侵蚀等问题,这成为困扰不少家庭的教育难题。 [详细]

食“春”要适量 谨防春笋变“春损”

时下即将进入仲春,春笋、香椿等时令食材逐渐上市。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春季限定”美味,在带给人们舌尖享受的同时,也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近日,浙江省两位患者都出现晕厥、呕血等症状,其中一位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经询问,他们发病前都吃了300克以上的春笋。经内镜检查,确诊二人均有消化道出血。春笋有高含量纤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