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闭店”金蝉脱壳 消费者损失谁来承担?
在全国多地出现的“职业闭店”浪潮中,围绕妇女、儿童群体的预付式消费领域案件频发。维护诚信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势必从严惩处恶意跑路商家,更要狠狠处罚充当帮凶的“职业闭店人”——
“职业闭店”金蝉脱壳 消费者损失谁来承担?
今年以来,教育培训、美容美发、运动健身等妇幼群体集聚的预付式消费领域频发“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不良商家敛财跑路,“职业闭店人”操盘顶包,此类行为在法律上如何认定?消费者群体怎样进行事前防范、事后维权?相关监管又该如何完善?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多发于妇幼群体
“我给女儿报了美术课程,本来还觉得很幸运赶上了优惠促销,买两年的课程可以送一年。没想到刚上课三周,机构就倒闭了。”北京的李女士告诉笔者,“联系机构想讨个说法,对方始终没有回应,维权群里目前也没有进展。”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告破,对北京小蕃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木翼创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家闭店企业及三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两名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共计65.58万元。
据了解,李女士缴费的连锁培训机构,注册名称正是北京小蕃茄教育咨询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为2~14岁少儿提供美术、书法、陶艺培训课程。闭店之前,该机构共有2337名学员,学生预缴学费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
无独有偶。在全国多地出现的“职业闭店”浪潮中,围绕妇女、儿童群体的教育培训、美容美发、运动健身、养生洗浴等预付式消费领域案件频发。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该平台预付式消费投诉累计达15.96万单。其中,反映不予退款的投诉占到投诉总数的28.48%。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的今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金宝贝、美吉姆、纽哈顿等早教机构在北京、南京等地多个门店“一夜闭店”事件引发热议,登上舆情热点榜单第二位,“职业闭店人”成为预付式消费维权的一大阻碍。
对此,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江西省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肖杰认为,“职业闭店人”对消费者虚假承诺、蓄意欺骗,甚至伙同不良商家“割韭菜”,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冲击社会信用体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形成灰黑产业链
笔者以“预付费”“闭店”“跑路”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在各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职业闭店人”大量活跃。自2019年出现后,“职业闭店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群体。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在各类案件中,“职业闭店人”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先是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
在社交媒体平台一则高赞回复中,一名自称业内人士的网友透露,“职业闭店”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前后衔接,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灰黑产业链。一般而言,前端由“底狗”负责找项目、揽业务、查底账;中端由专门的中介机构“办狗证”,寻找合适的背债人;后端由“看门狗”负责店铺运营、关门及处理售后纠纷等。
“生意根本不愁,每单少说也会按企业负债的10%收取服务费。”该网友介绍,“职业闭店”团队有多个渠道寻找客户,一是靠熟人介绍;二是瞄准超级连锁品牌或高频消费行业的“重灾区”;三是在社交平台发布“收负数店铺”的帖子。
“找职业背债人,更不是问题。偏远地区的中老年人缺钱、不懂法,还容易被说服,这些在征信系统中没有信用记录的‘白户’最好用,一般四五百块钱就能搞定。有时,这样一个人能同时顶任多个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该网友说。
违法操作应严打
“‘职业闭店人’的一系列操作利用了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制度中审核门槛相对宽松和预付式消费模式中监管不足的漏洞。”肖杰介绍,“在实践中,实际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只要确保在正常经营期间没有税务欠款,通过代账公司和职业背债人签署工商变更协议,在向税务机关递交完税证明后,就能顺利完成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原公司债务就与原法定代表人无关了。”
在成都大学法学院讲师、四川省反家庭暴力知识普及基地研究员贺海燕看来,这样的行为明确违反法律。贺海燕认为,通过提交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等方式进行公司法人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行为违反我国公司法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有权对公司进行包括责令改正、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撤销登记等在内的行政处罚。如果企业从事的是预付式经营模式,还可能违反我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在“职业闭店人”采取恶意骗取预付款、吸收公众存款等措施的情况下,可能违反刑法相关规定,涉嫌合同诈骗、妨碍清算、虚假破产等犯罪。
此外,就职业背债人行为,贺海燕提醒,如果其在明知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还与经营者联合吸收更多预付款并转移挪用,可能涉嫌虚假登记被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涉嫌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等多项犯罪。
针对“职业闭店人”的不法行为,贺海燕建议,加强预付式消费监督制度建设。一方面建立预付消费市场准入的信用承诺制度,另一方面健全预付式消费管理、资金监管及信息审查、市场主体登记审查等相关制度。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行业管理和消费者协会等形成监管合力,就违法行为迅速处置、联合打击。同时,持续完善投诉处置及维权机制,合理划分举证责任,降低消费者维权难度。
提升预付式消费意识
为更好地保护妇幼群体消费权益,肖杰提醒,在选择预付式消费前,要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经营者具体情况。再通过网络搜索查看消费者评价等方式比较经营者的商品服务质量、客户口碑等情况,谨慎做消费决定。
“消费者要多关注市场监管部门的动态和公告,了解预付式消费领域的新政策和监管措施。同时,提升自身评估商品或服务成本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个人或家庭的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进行理性消费。”贺海燕谈道。消费者选择预付式消费的,应要求经营者按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签订书面合同。消费者要仔细审阅合同核心条款,包括商品或服务内容、合同价款或消费金额等内容,特别要查看是否有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保障权益被侵害时有具体的维权依据。
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的行为特征,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向当地消协组织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任锐)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