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饭菜吃不完到底该如何处理

2025-02-05 06:41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假日饭菜吃不完到底该如何处理

2025年02月05日 06:41   来源:解放日报   

  一转眼,春节长假进入尾声。假日里,少不了大快朵颐,尤其是很多长辈为了难得的团圆时光,为小辈准备了各种美味佳肴,饭后免不了剩下一些菜肴或主食。有的消费者选择放进冰箱慢慢吃;也有的消费者看到网传“吃剩菜会致癌”的说法,觉得剩菜剩饭弃之可惜又无可奈何。

  那么,假日里吃不完的饭菜,到底该如何处理?

  大可不必“谈亚硝酸盐色变”

  “剩菜会致癌”的说法由来已久,理由是剩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胃酸环境下,可与胃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类反应生成具有极强致畸性、致癌性的亚硝胺。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是典型的“脱离剂量谈毒性”。

  一方面,即便不是剩菜,也不能实现“无亚硝酸盐”。菜肴中的亚硝酸盐不一定来自加工或调料,而是原料自带。总体来看,蔬菜、肉蛋等都自含亚硝酸盐,但平均含量在3—5毫克/千克,远低于《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腌渍蔬菜中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20毫克/千克的上限。“谈亚硝酸盐色变”大可不必。

  另一方面,剩菜中的亚硝酸盐也未必达到致癌标准。

  实验发现,室温放置12小时后,叶菜类的亚硝酸盐含量已明显上升,有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腌制蔬菜亚硝酸盐上限量;放置24小时后,部分甚至超过了100毫克/千克。但是,所有冷藏保存菜肴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在安全值内。

  可见,只要将剩菜冷藏放入冰箱,就能有效遏制亚硝酸盐含量,不会产生致癌剂量。

  菜经过冰箱冷藏须充分加热

  虽然“剩菜会致癌”是谣言,但不是说支持吃剩菜。

  同时,虽然冰箱能遏制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但不恰当的保存方式会增加其他食品安全风险。

  比如,有些消费者存放剩菜时没有使用保鲜膜的习惯。殊不知,很多细菌偏偏喜欢冰箱冷藏室的低温,它们很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其中,李斯特菌在零下20℃的冷冻室里能存活1年左右,更不要提4℃左右的冷藏室。人被李斯特菌感染后,容易出现腹泻,严重者还会发展为败血症、脑膜炎等。

  沙门氏菌也是冰箱里的“常客”,喜欢在鸡蛋、肉类中生长繁殖。人被感染以后,除了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还可能导致伤寒、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所以,用冰箱保存剩菜时,务必使用保鲜膜、密封容器等,并注意生熟分开。食用剩菜前,应先判断有无异常,有没有变色变味,再经过充分加热到100℃并保持3分钟以上,才能食用。

  有些菜放冰箱也不能再吃

  还要注意的是,有些剩菜即使能放冰箱,也不建议再吃。

  第一个是绿叶菜。从相关部门的实验结果看,芹菜、油麦菜、空心菜等绿叶菜在25℃的常温环境下储存,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都超过了100mg/kg;即便冷藏保存,其亚硝酸盐含量也高于其他菜品。所以,绿叶菜应尽量当顿吃完,不要剩下。第二个是凉拌菜。凉菜没经过加热,食材本身、加工过程以及食用过程都存在细菌,冰箱冷藏不能杀死相关细菌。所以,冷藏后直接吃就很容易出现食物中毒。

  此外,能冷藏的饭菜也有“保质期”。通常而言,米饭等主食的冷藏保存时间在一两天,畜禽肉类荤菜的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保存时间越长,食品安全风险越高。

  最后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到食物完全凉了再放进冰箱,因为在变凉过程中,细菌已经开始滋生。尽快将剩菜放进冰箱,反而能降低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度。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任翀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假期余额用完,综合征如何破解

今天就是节后首个工作日。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可能有诸如此类的疑惑:休息几天后怎么反而更提不起劲了?是不是生病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乔颖说,这是“假期综合征”在作祟,“不过,大家也不必紧张,这只是一种不适应的状态,并不是疾病。” [详细]

手机以旧换新如何买更划算?

以旧换新政策加速落地,京东、淘宝天猫、抖音等线上平台近日也陆续加入,为广州地区消费者家电换新服务。当前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在各地消费市场激起一池春水广州日报记者对包括家电、数码产品等多个线上线下渠道价格进行对比,发现部分品类折扣不一、原始定价参差不齐 [详细]

自带杯买咖啡 培育餐饮新风尚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侯翔宇)“自带咖啡杯减4元。”近日,类似的招牌越来越多出现在广州各个线下咖啡店的收银台前。市民群众拿着自己的杯子,“打”一杯咖啡的场景频繁可见。作为餐饮消费的重要场所,广州各品牌咖啡店纷纷响应文明餐饮反对浪费的号召,推出自带杯子减免咖啡费用的举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