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余额不足 这些“收心技巧”请查收

2025-02-12 06:30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寒假余额不足 这些“收心技巧”请查收

2025年02月12日 06:30   来源:西安晚报   

  随着寒假接近尾声,中小学生们又将迎来新学期。如何从松弛的寒假“度假模式”快速平稳地切换到新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模式”?日前,记者走访学生、家长和老师了解到一些“收心技巧”,希望能为有需要的学生及家长提供借鉴或参考。

  为返校做准备

  随着寒假即将结束,有心的家长已采取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协助制订学习计划等措施,为孩子返校后快速适应、进入学习状态做准备或铺垫。

  “上半年是初二,下半年就该初三了。”作为“准毕业生”家长,家住南郊的李女士已开始督促孩子要收心了。“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他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李女士说,近期她已经在和孩子一起讨论新学期的目标了。如,数学成绩要提高到多少分,这学期参加哪些课外活动等。

  “假期最后一周,我们会督促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如,每天早起半小时,每晚提前半小时睡觉。”李女士说,“假期最后几天,我们会减少家庭娱乐活动。如,少看电视、少玩游戏,逐步增加一点儿阅读和学习时间,让孩子逐渐走出假期放松状态,逐渐进入‘学习模式’。”

  “假期即将结束,我会及时提醒,并鼓励孩子积极主动整理学习用品。”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通过整理学习用品,会让孩子对新学期充满期待。

  切换学习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从假期的放松状态切换到学习模式,需要一定的自我调整。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赵同学告诉记者:“我会通过复习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内容,特别是那些我觉得掌握得还不够扎实的部分。以英语为例,我会看看语法、巩固一下掌握不牢固的单词等。”

  “在收心过程中,时间管理至关重要。”赵同学说,他习惯每天设定一个小目标。如,完成一定量的阅读或做一定量的练习题。“循序渐进可以逐步恢复学习节奏,交叉进行可以保证学习效率。如,每天安排两小时学习时间,上午复习数学,下午练习英语听力,这样不会感到疲劳,而且效率有保障。”赵同学说。

  在做好学习准备的同时,赵同学还注重自身的心理建设:“假期里我玩得很开心,但我也知道开学后就要面对紧张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假期的最后几天里,我会告诉自己假期即将结束,在新学期一定要努力。”

  “寒假里我经常睡懒觉,但开学后肯定不能这样了,所以,在假期最后几天,我坚持每天早上跑步,一来让自己清醒,二来调动自己的状态。”初二在校生刘同学告诉记者,通常他喜欢用运动来调整状态,既能保证自身精力充沛,又能提醒自己保持注意力集中。

  家校合力助收心

  收假在即,西安市各中小学也在为学生开学做准备。

  “对小学生来说,寒假后的收心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西安市浐灞实验小学校长宋莺说,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会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如“寒假故事分享会”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用品,通过回顾总结假期生活等方式,暗示孩子假期已经结束,要及时投入新的学习任务。

  “新学期,学校会通过开学典礼让孩子们有种迎接新学期的仪式感。通过班级讨论会或学习经验分享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及时收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西安航天基地富力城黄河小学校长龙鹏告诉记者,家校合作可有效促进孩子快速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如何形成合力?龙鹏建议家长,结合孩子假期及平时在家的表现,可定期与班主任保持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存在或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家长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龙鹏说,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能够顺利收心,迎接新学期的挑战。(王佳玥)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赶写寒假作业 学生用上了AI 你怎么看?

临近开学,有家长发现,孩子在偷偷用AI工具“赶”寒假作业。“前几天我查看儿子的作文本时,发现里边有两篇作文不像是儿子能写出来的,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承认是DeepSeek写的,他照抄了下来。”家住太华北路的王女士说。在某医院工作的蒋女士最近偶然发现,针对寒假作业里不会做的数学题,上高二的女儿集中用AI工具查... [详细]

网上预订机票酒店套路多 电商平台如何担责

旅游出行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春节的选择。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总花费6770.02亿元。其中,不少人通过在线文旅平台获取信息或者提前预订。相较于线下消费,在线文旅平台在信息获取、产品选择、预订退订等方面更具便捷性。 [详细]

元宵“冷知识”知多少?

元宵或汤团要到宋朝才出现。当时,这种小食不叫元宵,也不叫汤团,而叫“圆子”,是用白糖、芝麻、桂花等做馅,裹在糯米皮中煮熟,和目前的形态很是相似。到了明朝,就有了“元宵”“汤团”“汤圆”等新名字,并流传至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