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冷知识”知多少?

2025-02-12 06:12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元宵“冷知识”知多少?

2025年02月12日 06:12   来源:解放日报   

  今天是元宵节,上海各家老字号的汤团迎来热销,宁波汤团店、王家沙等单日的销售量更是突破10万只。不过,部分消费者发现,不论是餐饮店还是商超卖场,都只有汤团,少见元宵。

  汤团和元宵不一样

  要区分汤团和元宵,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制作工艺——汤团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

  为让消费者看清汤团的诞生过程,宁波汤团店、王家沙等老字号都设置明档,消费者能近距离观察一只只圆滚滚的汤团如何诞生。

  师傅们表示,不同的汤团包法还有区别:芝麻馅的汤团是宁波汤团店的招牌,讲究的是皮薄馅香,煮熟后咬一口,混合着猪板油的芝麻馅自动流出来,入口即化,满口生香;蟹粉汤团是王家沙的明星产品,遵循湖北汤圆包法,每只坯皮有上下两道花纹,各有10多个褶子,目的是让包进去的馅料更多一点,并形成蟹粉汤团一头大一头小的独特造型……

  与包法略有差异的汤团相比,元宵都是“滚”出来的——将提前做好的元宵馅沾水后,在糯米粉中滚动,重复多次后成为元宵。所以,元宵的外观要比汤团粗糙一点,口感也偏硬一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丽莉提醒,大部分汤团或元宵的油脂含量和能量比较高,脾胃吸收功能虚弱的老人、小孩、大病初愈者,以及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注意别多吃。

  先有元宵,还是先有元宵节?

  有人问,到底是因为有了元宵这种食物,才有了元宵节;还是先有元宵节,再有元宵?

  答案比较简单:先有节日,再有美食。古人称“夜”为“宵”,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正月十五晚上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被称为“元宵”。

  那么,元宵为什么会变成节日呢?

  从历史资料看,较常见的说法是西汉的汉文帝为纪念“平吕”(吕后及其家族)而设。“平吕”后,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相比挂灯赏灯,元宵或汤团要到宋朝才出现。当时,这种小食不叫元宵,也不叫汤团,而叫“圆子”,是用白糖、芝麻、桂花等做馅,裹在糯米皮中煮熟,和目前的形态很是相似。到了明朝,就有了“元宵”“汤团”“汤圆”等新名字,并流传至今。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任翀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寒冷季节穿袜子睡觉,真的能睡得更香?

邱明娟介绍,穿袜子睡觉可以维持足部恒温,促进气血顺畅运行,避免寒邪侵入,同时温和刺激足底穴位,调和脏腑机能,增强机体阳气。对于气血不足、畏寒怕冷及睡眠浅的人群,袜子能有效减少夜间足部散热,稳定体内阴阳平衡,缓解因阳气亏虚导致的失眠、易醒,还能改善手脚冰凉带来的不适感,可以帮助提升睡眠质量与身体抵... [详细]

研究认为:跨越“幸福阈值”可降低慢性病风险

众所周知,幸福与健康密切相关。尽管以前的研究认为幸福与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10月20日发表在《医学前沿》期刊上的新研究,旨在找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以上,幸福感升高可带来可量化的健康改善,具体而言即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 [详细]

研究显示学外语可延缓衰老预防痴呆

一项新研究指出,经常使用多种语言不仅能延缓大脑衰老,或许还能预防痴呆。尽管调查未纳入痴呆患者,但贝尔利特认为,该研究为降低老年认知衰退风险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使用多种语言确实能增强对抗认知能力下降的韧性。多语言能力就像大脑中的缓冲垫, 贝尔利特解释道, 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年老时可调用的认知储备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