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一下钱就没了?手机的NFC功能真的这么吓人吗

2025-02-19 06:39 来源:重庆晨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碰一下钱就没了?手机的NFC功能真的这么吓人吗

2025年02月19日 06:39   来源:重庆晨报   

  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视频,声称因为手机上的NFC功能开启,钱被盗刷了。那么,NFC到底是什么?真的有可能会因为碰一下就被盗刷钱财吗?

  先说结论:NFC本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正常功能,在整个盗刷过程中,“碰一碰”只是前面大量铺垫后最终的临门一脚。只要使用时稍加注意,无需因噎废食弃用NFC功能。当然,如果有些朋友对此类技术不太了解,担心自己无法很好地应对骗子的盗刷,本文最后也会讲解如何关掉相关功能。

  NFC到底是什么?

  要说明什么是NFC,就得先聊聊RFID,它全称是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这个名字你可能很陌生,但相信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接触过,小区办公楼使用的门禁卡,以及高速公路上使用的ETC支付,都是基于RFID技术。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这样理解:读取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当被动式标签(如门禁卡)进入感应范围时,其内部线圈会因电磁感应产生微电流。借助这种无线供电方式,标签被“激活”并与读取器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实现身份识别、支付验证等功能。这种技术的妙处之一在于,需要读取的标签本身不需要随时供电。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门禁卡那么轻薄——RFID技术让它不需要额外装电源就能跟门禁沟通。而有些RFID设备发挥作用的距离非常远,比如收费站用的ETC,它能在约10米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

  这样的技术固然很方便,但如果数据交换像ETC那样有效距离太远,咱们日常使用拿来付钱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严重问题——一掏手机结果把隔壁店里的账单给刷了……

  这时候就轮到NFC出场了,NFC原理与RFID非常相似,只是它不只能单向识别,还可以进行数据交换。NFC的全称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其名称就很好地诠释了该技术的特点。一般只能在20厘米甚至更短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而正是因为NFC只能在很短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的特点,让它有了天然的安全性,能够在移动支付场景有比较好的应用。

  比如,很多银行卡都支持NFC功能。如果你去商场里使用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手机,可能会发现商家不再需要和过去一样“刷”卡了,而是直接把收银设备靠近你的银行卡或手机,就可以读取信息进行交易了。

  另外,一些手机上可以直接利用NFC功能刷公交卡,在乘车的时候非常方便。所以,基于NFC的移动支付技术并不算是新鲜事,早就有应用了。也有很多手机,可以利用手机上的NFC功能,通过手机来刷银行卡。

  盗刷的锅,要NFC来背吗?

  不久前,确实有一些跟“NFC盗刷”有关的新闻,甚至有些新闻的标题就是“手机NFC功能已成骗子提款机”,不过这些标题可能有些夸大了NFC的责任。

  绝大部分跟“NFC盗刷”相关的新闻都指向两起事件,简述如下:

  第一起的经过是这样的,李先生在接到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后,根据指示下载了名为“NFO-X”的软件,并且按照对方的指示,做了几笔交易。而在交易的过程中,李先生被诈骗分子电话指挥,使用手机的NFC功能刷了自己的银行卡,结果被骗子骗走9.8万元。

  第二起事件是罗女士接到陌生电话,声称罗女士开通了某项付费服务。为了取消这项服务,罗女士也听从骗子指示下载了两个软件,甚至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允许对方远程操作自己的手机。最终也是通过手机的NFC功能刷取自己的银行卡,被骗子转走了银行卡里的钱。

  只要你看完这两起事件的描述,就会发现整个盗刷过程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坏人直接拿机器靠近手机或者银行卡刷走我们的钱。

  钱财被盗刷的关键不是手机有了NFC功能,而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并且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甚至允许陌生人直接操纵自己的手机。

  所以,与其担心“NFC盗刷”,增强防骗意识,不要下载莫名软件才是关键。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在钱财交易方面保持警惕的心态是好的。如果实在是担心碰一下会有安全隐患,也可以将手机的NFC功能关闭,或者关闭小额免密支付的功能,这样就不用担心钱被“碰”走啦。

  “碰一下”

  会导致你的钱被盗刷吗?

  不久前,很多线下店铺里都出现了具有“碰一下”支付功能的设备。这种设备不再需要扫码或者亮出付款码了,只要解锁手机,放到感应区域就可以完成支付,确实是比较方便的。但也有人拍视频称因为“碰一下”导致卡上被盗刷了500元。而支付宝安全中心已经在1月23日通过微博做出了回应,该视频是摆拍的。而摆拍制造谣言的博主也发布致歉声明进行了澄清,并且还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实际上,一方面申请这类“碰一下”收款设备是需要商家身份认证的,并不能随意申请。而认证商家拿着申请到的设备到处去刷别人手机,这个行为实在是太容易被查到了。

  退一步说,即便有人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了手持款设备,“碰一下”功能也必须在手机解锁状态下才能开启,所以并不会出现手机装在口袋里就被别人“碰走”了钱的情况。而在使用手机解锁状态下,也必须是字面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看到陌生人拿着东西怼到你手机上,这也太可疑了。

  最后总结一下,现在关于线下手机支付的安全技术其实已经做得比较周全了,咱们可以畅享这种便利。而需要注意的,一是千万不要听信可疑电话,给自己的手机装不明来源的APP,或交给别人远程控制;二是对那些对安全使用手机和安全支付不太了解的亲友,咱们可以提醒他们不要轻信骗子,并关闭这些可能导致骗子有机可乘的功能。

  据科普中国微博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疲惫焦虑、厌学拒学……如何帮孩子击退“开学综合征”?

随着中小学生开学,孩子们告别假期,回归校园生活。然而,不少孩子在这个过渡阶段会遭遇疲惫、焦虑甚至拒学等“开学综合征”。如何助力孩子平稳度过这一关键时期,听听专家怎么说。 [详细]

雨水到,中医教你“顺势而为”过春天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阳气升发、冰雪消融、降水渐增。此时人体肝气旺盛易克脾土,加上湿邪侵袭,易引发脾胃失调、春困乏力等问题。中医认为,雨水节时节养生以健脾祛湿、疏肝理气为核心。 [详细]

乍暖还寒“雨水”来 调脾疏肝御寒湿

18日将迎来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这标志着气温回升、冰雪消融、降水增多。中医专家提醒,这一时期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特点以“寒湿”为主,对人体健康尤其是消化功能影响明显,人们宜通过饮食调脾、起居护阳、运动疏肝抵御寒湿邪气,预防季节性疾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