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运动,如何避免受伤?

2025-02-21 06:31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冬季运动,如何避免受伤?

2025年02月21日 06:3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 据埃菲社1月30日报道,冬季运动爱好者的选择多种多样:滑雪、雪橇、滑冰、雪地自行车……

  但冬季运动有的不全是乐趣,因为它们在技术和体能上的要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创伤问题,如受伤和骨折。这主要是由摔倒和碰撞,或在脚部被雪鞋和滑雪板固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扭转导致的。

  马德里社区物理治疗师专业学院(CPFCM)提供了一系列避免受伤风险的建议。

  CPFCM副院长巴勃罗·埃雷拉说:“我们处理过的许多受伤案例本都可以通过遵循这些基本建议来避免。”

  1.运动课程

  缺乏技术和经验会造成锻炼者过度劳累,进而导致疲劳,并增加可能导致受伤的错误。

  有些人去滑雪场之前只在体育中心学了几节课,有时还只通过模拟器学,这对于后续在实际雪道上滑雪是不够的。

  此外,还应从常识出发,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尝试,也绝不要在非滑雪道或封闭区域滑雪。

  2.前期训练

  埃雷拉表示,体能准备很重要。

  这位专家指出:“就像你不应该在没有调整好身体的情况下参加长跑比赛一样,冬季运动爱好者也应提前做好准备。”

  建议在参与冬季运动前约两个月开始训练。

  以滑雪为例,训练包括有氧运动、耐力训练和针对最相关肌肉群(如臀部、腹部和腿部)的特定力量训练,可以使用健身房的传统器材,也可以进行下肢功能性锻炼。

  3.热身

  良好的热身是避免滑雪受伤的关键。

  开始前应花费约10至15分钟进行热身,以提升心率、肌肉温度和血氧。应进行全身热身。特别需要关注下肢热身,即腿、膝盖、脚踝……在雪道上,先从强度和速度适中的下坡开始,逐渐增加强度。

  4.安排休息时间

  冬季运动的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过度疲劳,因此应避免长时间锻炼,并安排休息时间,这也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

  年轻人可以连续进行最长四小时的锻炼,并定时休息。对于年龄较大的运动者,建议每两小时休息15分钟,并且在感到呼吸困难或心跳过快时,一定要提前中止。

  埃雷拉解释说,午餐后最好加强预防措施,因为这个时段受伤的概率会增加。

  他说:“午餐后受伤情况增加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用餐期间身体变冷,应进行类似于开始锻炼时那样的小热身。另外肌肉在上午的锻炼后更加疲劳,而且雪况也通常会在一天的时间里逐渐恶化。”

  5.装备

  埃雷拉提醒说,在装备方面进行必要的投资很重要,因为这对进行冬季运动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

  例如,头盔的广泛使用使近年来头部受伤的情况减少了40%。

  6.防寒

  防寒与装备相关,应穿着适当的衣物:第一层为防泼水材料,以便汗水蒸发,第二层为保暖衣物,以保持体温,第三层为防风、防水且透气的材料。

  湿衣服会迅速使身体变冷。

  7.隐形训练

  许多人将补水需求与环境温度联系在一起,但在参与冬季运动前、过程中和结束后补水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喝水或运动饮料。

  保持水分充足能提高运动表现,有助于防止肌肉酸痛,还能降低发生体温过低的几率。

  此外,应保持多样化的饮食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七到八小时),以便第二天有良好的状态并降低受伤风险。

  8.保护皮肤和嘴唇

  冬季运动的另一个独特优势是它们能让人有限度地暴露在阳光下,这可以提升维生素D水平。

  但应预防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即使在阴天也应使用防晒霜和保湿霜。据估计,海拔每升高1000米,紫外线辐射强度就会增加15%,而雪会反射80%的太阳光。

  还应使用润唇膏以防止寒冷引起的嘴唇干燥,从而避免皴裂甚至出现疱疹。

  9.伤后处理

  一旦受伤,应呼叫医务人员尽快进行干预,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紧急送医。

  10.理疗

  即使没有受伤,如果在滑雪几天后仍感到不适,理疗师也将帮助你在最佳条件下恢复。(编译/苏佳维)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南北“换房过年”流行 “交换式旅游”真的靠谱吗?

今年春节假期堪称超长黄金周,火爆的出游潮也使得部分酒店价格水涨船高。以冰雪游热门目的地哈尔滨为例,今年春节期间,冰雪大世界附近的酒店客房一晚标价到千元,七天假期下来,住宿费直逼万元大关。有网友在预订酒店时发现,前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眼睁睁看着酒店客房价格从592元上涨到1152元,几乎翻了一倍。 [详细]

专家提示:提前科学用药,改善春季花粉过敏

有人一到春天就容易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甚至还有咳嗽、胸闷等症状,对此,专家表示,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花粉过敏导致的。对于有明确花粉过敏症状的患者,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提早准备预防性药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 [详细]

“送礼物”功能 会是下个爆款吗?

赠送方选择礼物,在手机上轻点“付款赠送”;接收方收到送礼链接后填写地址,一份饱含心意的礼物就将由电商送上门……自去年12月微信打响“第一枪”后,短短两个月,淘宝、京东、抖音、美团等电商平台相继推出“送礼物”功能,催生了“电子送礼”“赛博送礼”的新潮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