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喝水”好不好,看看专家怎么说

2025-10-22 06:15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吃饭喝水”好不好,看看专家怎么说

2025年10月22日 06:15   来源:金陵晚报   王婕妤

“吃饭别喝水,冲淡了胃液,食物就消化不了了!”每次家里聚餐,70岁的王阿姨总会把孙子手边的水杯挪开。这样的场景,相信在很多家庭都不陌生。

“吃饭喝水冲淡胃液”,事实真的如此吗?江苏省疾控专家表示:我们的胃远比想象中“智能”,少量随餐饮水根本不会让胃酸“失效”;相反,选对方法还能帮着消化。

“智能调节站”不会被少量水“冲垮”

“吃饭喝水冲淡胃液”的说法,其实是小看了胃的自我调节能力。专家解释:胃酸的分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套精准的“动态调节系统”,就像家里的智能水龙头,能根据“水流(食物)”的情况自动调温、调压。

胃壁上的“泌酸细胞”就像传感器,当食物进入胃中,会通过神经和激素信号触发细胞分泌胃酸。胃酸的浓度和分泌量,会根据食物的种类,比如吃油腻食物时分泌更多,以及总量如吃得越多分泌越足,进行自动调整。“比如我们吃一碗米饭和吃三碗米饭时,胃会精准匹配不同的胃酸分泌量,确保消化效率。”专家举例说。

少量饮水,比如每餐100—200毫升,水进入胃后,不仅不会让胃酸浓度骤降,反而会被胃的调节机制“抵消”。“就像一杯浓盐水里加一勺水,浓度只会轻微变化,不会变成淡水;胃还会通过增加分泌量,让胃酸浓度维持在消化所需的水平。”专家强调,更关键的是,水和食物在胃里的“待遇”完全不同。

影像学研究显示,水进入胃后会快速通过幽门进入小肠,通常15—20分钟就能排空;而固体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2—4小时,经过胃壁蠕动研磨成食糜后才会慢慢排空。“边吃饭边喝水时,水会‘优先通行’,几乎不会和食物‘抢空间’,也不会干扰食物的研磨节奏。”专家补充道。

当然,“不能喝水”的老话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一次性喝大量水,比如每餐超过500毫升,确实会影响消化。大量水分会瞬间占据胃内空间,稀释胃酸浓度的速度超过胃的调节能力;同时,胃被撑大后张力增加,会让人产生恶心、饱胀感,还可能影响胃壁的蠕动和研磨效率。但这并非“餐时喝水”的问题,而是“饮水量失控”的问题。

随餐适量喝水反而有好处

在医生看来,只要控制好饮水量和方式,随餐喝水不仅无害,还能给消化“搭把手”。

“吃饭时喝水,可以帮助吞咽,降低噎食风险。”专家解释,“吃馒头、烧饼、锅巴等干硬食物时,很多人会觉得‘难以下咽’,甚至需要用力咀嚼才能成团。这时喝一小口水,能快速软化食物,让食团更顺滑地通过食道,避免食物粘在食道壁上。对老人、小孩以及吞咽功能较弱的人来说,餐时少量喝水是预防噎食的好办法。”临床上很多老人因吃干饭噎呛,调整为“干饭配小口水”后,风险大幅降低。

吃饭时喝水,还可以软化食物,促进肠蠕动,减轻胃肠负担。“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粗粮等,以及肉质较紧实的肉类,在胃里需要更多时间研磨。适量水分能渗透到食物内部,让食物更易被磨碎,减少胃壁的蠕动负担。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吃这些食物时喝口水,能明显缓解餐后腹胀、嗳气等不适。”专家解释。

此外,吃饭时喝水能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食量。专家建议:“想减肥或控制体重的人,不妨试试饭前10分钟喝半杯水,或餐中吃几口菜后喝口水。水分能占据一定的胃容积,刺激胃壁的饱腹神经,让人提前产生半饱的感觉,从而减少主食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有研究显示,餐前喝200毫升水的人,每餐平均能减少10%—15%的食量,且不会因饥饿影响健康。

科学喝水,记住这几个细节

既然餐时喝水有好处,那具体该怎么喝?首先要控制“安全饮水量”,每餐100—200毫升,约半杯。“既能发挥辅助消化的作用,又不会给胃造成负担。可以把水分散到餐中喝,比如吃几口菜喝一两口,避免一次性猛灌。”专家解释。

其次要掌握“正确喝法”,注意两个细节:小口慢饮,别喝冰水。专家建议:“每次喝10—15毫升,慢慢咽下,给胃留出适应时间;避免仰头牛饮,以免空气随水分进入胃中导致胀气。冰水会刺激胃黏膜,可能引起胃部痉挛;过烫的水会损伤食道和胃黏膜,建议喝35℃—40℃的温水,和体温接近更友好。”

最后,注意“特殊例外”,有3类人群需遵医嘱。“虽然餐时喝水对多数人安全,但以下特殊人群需结合自身情况调整,最好咨询医生意见。”专家提醒,“严重胃病患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患者,大量水分可能刺激溃疡面,或增加胃内压力导致反流,建议餐后半小时再喝水;胃动力不足者,胃排空速度慢的人,餐时喝水可能加重饱胀感,可减少饮水量,改为两餐之间喝;糖尿病患者,部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总饮水量,或因服药有特殊饮水要求,需按医嘱安排饮水时间。”

很多人纠结“饭前喝好还是饭后喝好”,专家表示:只要总量控制得当,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饭前提前10—15分钟喝,适合想控制食量、便秘的人,水分能润滑肠道,还能增加饱腹感。餐中喝,适合吃干硬、粗糙食物的人,帮助吞咽和软化食物。饭后间隔30分钟喝,适合胃肠敏感、容易反酸的人,避免刚吃饱就喝水增加胃压力。无论是饭前、餐中还是饭后,关键是‘适量’和‘循序渐进’。”专家强调,饮食健康的核心是“顺应身体感受”,如果餐时喝水后觉得舒服,没有饱胀、反酸等不适,就不用被老规矩束缚;如果喝了之后不舒服,再调整饮水时间和量。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每餐“七八分饱”最健康 如何“精准拿捏”有妙招

处于七八分饱状态的人,看到美食时,心理上还能再吃两口,但这种想法并非出于饥饿的本能需求,而是基于馋的心理,更多的是对美食的喜爱和享受,有着可吃可不吃的从容态度。七八分饱只是健康生活第一步在专家看来, 七八分饱仅仅是迈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它为我们的身体奠定了良好的饮食基础, 要想真正实现全面的健康,... [详细]

秋冬季雾天多发 远途自驾需小心

秋意渐浓,本市昼夜温差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到地势等因素影响,高速公路沿线易出现雾区。交管高速支队也根据往年秋季本市高速公路沿线团雾发生情况梳理分析,以下10条高速公路沿线的15处路段易出现团雾:京沪高速公路98至120公里处、145至147公里处。 [详细]

别被“温情”和“神药”坑了养老钱

2025年全国敬老月期间,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聚焦老年消费领域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性突出的问题,持续深化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跨部门行刑衔接严打日用品商标侵权天津市红桥区市场监管局接举报称在某厂房存有大量假冒蓝月亮洗衣液和舒肤佳沐浴露,执法人员立即启动行刑衔接机制,与公...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