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消保委发布眼镜行业调查报告 验光不规范、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待规范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眼镜行业调查报告显示,该市年均配镜量超百万副,56%的受访者存在视力问题,其中近视人群占比过半(54.92%),青少年、中青年成为配镜主力。调查还发现部分商家存在验光不规范、价格不透明、售后模糊等问题。
本次调查联合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动员消费维权志愿者及学生专业调查队伍开展,发放调查问卷1950余份,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实际配镜者、有配镜需求但尚未配镜的人群、视力正常但可能购买眼镜作为时尚配饰的人群、陪同他人购买眼镜的人员。
验光别走过场
这些细节要盯紧
验光准不准,直接影响视力健康。报告显示,虽然62%的验光师会主动询问用眼习惯,79%会解释验光数据,但仍有12%的消费者遇到过验光师不问需求、不报数据的情况,有18%的人遭遇过度数测量不准的问题。
石家庄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验光前一定要告诉验光师你的日常用眼场景,比如经常看电脑、需要开车、孩子上课坐后排等,方便对方给出更精准的建议;验光后记得要一份详细数据(包括度数、散光、瞳距等),不仅能对比不同商家的结果,还能为后续配镜留底;优先选有正规资质的实体眼镜店或医院眼科,尤其给孩子配近视镜,尽量选择能提供近视防控方案的专业机构,避免因验光不准导致度数加深。
价格要问清楚
这些“坑”要避开
报告显示,有14%的消费者遇到过价格虚报,还有25%的人被夸大宣传忽悠过(如普通镜片被吹成超强防蓝光等)。目前,消费者配镜的价格主要集中在500元至800元区间(占35.66%),200元至500元次之(占30.1%),但不同渠道、不同品牌的价差仍较明显。
石家庄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坑:
问清全价。配镜前问清楚报价是否包含验光、镜片加工,避免出现选好镜架后再加验光费的隐性消费。
认准明码标价。要求商家出示价目表,镜架、镜片要标明品牌、材质(如TR90镜架、1.60非球面镜片等),拒绝“这个镜框看着值多少钱就卖多少钱”的模糊定价。
别信过度宣传。遇到“戴这款镜片能治愈近视”“防蓝光率100%”等说法要警惕,可要求商家出示权威检测报告。普通消费者无须盲目追求高价功能镜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即可(如经常用电脑选基础防蓝光款,户外多可选防紫外线款等)。
售后若没人管
这些权益要记牢
报告显示,虽然63%的消费者没遇到过退换货政策不透明的问题,但仍有20%的人反映商家不主动说明保修范围,还有少数人遭遇过合理退换货被拒。
石家庄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付款前确认多久内可退换、保修范围是什么(如镜架断裂是否保修、镜片脱膜是否可换等),最好让商家把关键售后承诺写在单据上;验光单、发票、付款记录一定要保存好,万一出现质量问题,这些都是维权依据;如果发现镜片磨损过快、镜架变形影响佩戴,先和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致电消保委或拨打12315热线,也可向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留言进行维权。
石家庄市消保委呼吁各眼镜商家加强验光师培训、公示透明价格、完善售后体系,共同营造放心的配镜环境。
●相关链接
不同人群配镜各有小窍门
青少年配镜: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视力,配镜时优先选轻便、防滑的镜架,避免因佩戴不适导致不愿戴镜。
上班族配镜:20岁至40岁人群要多关注镜片舒适度,可选择抗疲劳镜片,同时注意镜架重量(建议选20克以下的),避免长时间佩戴压鼻梁。
中老年人配镜:50岁以上人群老花镜需求大,可选择渐进多焦点镜片(看远看近一副搞定),但要注意验光时需告知验光师平时看书、看手机的距离,确保镜片度数适配。 (李建)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