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型消费陷阱要当心!

2025-11-11 06:08 来源:国际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这些新型消费陷阱要当心!

2025年11月11日 06:08   来源:国际商报   阎密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潮玩商品、宠物消费、智能驾驶、充电宝等领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新热点。

智能驾驶:

功能局限引发投诉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快,智能驾驶作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成为汽车厂商竞争的新焦点。然而,从各地消协组织接收的投诉情况看,智能驾驶功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使用风险。一是功能失效或性能不达标;二是功能限制未提前告知。如销售人员宣传代客泊车无需人在车内,出事后却说车内必须有人;三是行车数据信息不透明。

案例:消费者游先生向消协组织投诉成都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游先生称2025年4月在正常路段启用该公司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时,车辆无预警偏离车道撞上高架灯杆,造成严重损坏、安全气囊弹出。事故发生时,ACC、车道保持、AEB等基础安全功能均未正常工作,系统完全失效。事故后,消费者多次申请调取事故数据,但该公司要求消费者签署含不合理承诺条款的“数据申请书”,并对关键字段以“X”遮盖,拒绝提供完整数据。沟通过程中,4S店及区域经理以“品牌形象”等理由推诿责任。消费者认为,该公司在宣传中宣称具备“复杂场景自动驾驶、百公里仅接管一次”等能力,但实际严重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并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投诉要求提供完整事故数据,并赔偿损失。

消协意见:相关汽车厂商在宣传和销售智能驾驶产品时,应准确说明功能边界和适用条件,特别是使用限制和相关风险,避免夸大功能、误导消费者。建议强化第三方数据监管和备份机制,让消费者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或产生纠纷时能通过查询第三方机构备份数据系统的操作日志,从而更好判定各方责任。提醒消费者智能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系统可能存在识别误差等问题。

潮玩商品:

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凸显

随着潮玩经济的快速发展,盲盒、手办等新兴消费形态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然而,部分潮玩平台在交易规则、售后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引发消费者集中投诉。

案例:2025年9月13日,消费者姚先生向消协组织投诉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姚先生称其于9月6日在该公司旗下平台“闪购”频道购买了3件商品,并于9月8日收到快递,开箱过程中全程录制了视频,他发现其中一款价值508元的“LABUBU Time to chill”玩具存在多处肉眼可见的划痕和掉漆等明显质量问题。姚先生立即联系客服要求退货或换货,但被客服告知商品轻微瑕疵不影响使用,仅可补偿10至20元优惠券。随后,客服直接关闭聊天窗口。姚先生还反映,该平台客服极难联系,多次尝试排队,每次等待时间均超过一小时,好不容易接通后,客服只是回复“等待专员联系”,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消协意见:潮玩行业经营者在创新消费模式的同时,应当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依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潮玩平台应当承担起《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平台经营者责任,确保交易透明、公平,保障售后服务顺畅高效。建议相关潮玩平台提升售后服务能力,优化售后服务体系,缩短响应时间,建立投诉工单闭环机制,确保消费者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减肥产品:

销售套路多,虚假宣传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体重管理需求的提升,减肥产品市场快速扩张。然而,从各地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情况来看,减肥产品消费领域乱象频发——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现象普遍;无资质销售保健品或药品;部分产品存在安全风险;退款困难问题突出。

案例:2025年9月6日,消费者曹女士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江西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初她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减肥茶,随后商家主动添加其微信,询问身体状况,并推荐搭配使用其他减肥瘦身产品,称“效果会更好”。曹女士于是花费3680元购买了相关产品并按照商家指导服用。几天后,对方再次联系她,称若再搭配其他产品食用,减肥效果会“加倍提升”,于是曹女士又购买了价值两万多元的产品。此后,商家多次以“关心身体状况”为由主动联系,并持续推荐不同的“瘦身加速产品”,诱导反复购买。短短20天时间,曹女士累计消费达89880元。更严重的是,曹女士服用相关产品后每天多次腹泻。她认为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行为,要求全额退款。

消协意见: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减肥概念。首先,要认清属性,宣称具有“减肥(控制体内脂肪)”功能的产品应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蓝帽子”标志,普通食品不得宣传具有保健功能。其次,要警惕夸大宣传,对于“一个月瘦20斤”等违反《广告法》的功效性承诺切勿轻信。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减肥产品销售和宣传行为的监管,严格审查涉及减肥功效类广告内容,对于违反《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

宠物消费:

纠纷频发,亟需完善规则加强治理

随着宠物经济的快速发展,宠物购买、饲养等相关消费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宠物消费纠纷也频繁发生。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星期宠”问题突出;二是免费领养实为分期贷款;三是宠物用品质量问题频发。

案例:2025年9月23日,消费者杨女士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重庆市沙坪坝区某宠物服务店。杨女士称,9月11日在小红书看到卖家发布的吉娃娃犬信息,后被卖家引导转至微信沟通并付款2800元购买一只“铁包金”吉娃娃犬,卖家承诺已打两针疫苗并有15天售后,但始终未提供疫苗本。犬只到家次日开始咳嗽,卖家称为应激反应并让其自行喂药。9月15日犬只病情加重,卖家称正常感冒不是传染病不归他管,杨女士自费277元就诊。9月18日犬只病危,杨女士又支付治疗费1510元,后经宠物医院检查确诊为犬冠状病毒感染,9月20日犬只死亡。卖家口头承诺退费并更换犬只,但投诉时仍未兑现。杨女士投诉要求卖家赔偿购犬及治疗费用共4587元。

消协意见:相关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并规范宠物营销行为,避免以“免费”“领养”为噱头进行分期贷款收费或捆绑销售。建议完善宠物消费相关法律法规,如明确在宠物交易环节建立法定健康证明制度,交易时应出具具备法定资质的健康、疫苗、病原检测证书等;明确线上平台(直播、电商)对宠物销售主体的资质审核责任,强化对宠物交易、宠物食品生产销售等行为的监管。

出境游:

相关旅行平台服务存在短板

随着出境游市场火热,消费者通过在线旅行平台预订境外酒店、机票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部分平台在信息发布、服务履约及售后处理等环节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平台不为消费者诉求提供有效协助;二是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误导消费者预订;三是订单展示信息与实际入住情况不符。

案例:2025年9月26日,消费者于先生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于先生反映,9月5日,他通过该公司旅行平台支付965.98元,成功预订了英国布里斯托尔某酒店的家庭房,入住时间为9月12日至13日。于先生于12日23时抵达酒店,却发现酒店大门紧锁,按照平台提供的联系电话多次尝试联系酒店,均为空号或无法接通。无奈之下,于先生在街头等待两小时后,只得自行打车前往其他住宿地。事后,于先生多次联系平台要求退款并致歉,但平台告知其仅承担损失一半482.99元。

消协意见:在线旅行平台在开展境外出行业务时,应当在消费者与境外酒店、航司之间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切实履行合同义务。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退订申请,应主动核实酒店或服务方态度,对消费者合理维权请求,应及时响应并妥善处理。此外,平台应加强境外商户信息审核与动态更新。确保酒店、民宿等信息真实、有效、可用。对于信息变更、已停业或联系无效的商户,要及时下架相关产品,防止因平台信息滞后为消费者带来不便。已造成损失的,要切实承担赔偿责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自动续费:

乱象屡禁不止,相关投诉量持续攀升

一段时间以来,自动续费服务问题多次被媒体曝光,相关部门也曾开展专项整治。然而,从近期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该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投诉量持续上升。一是自动续费条款隐蔽;二是扣费提醒缺失;三是关闭入口设置隐蔽。

案例:2025年9月4日,消费者邹女士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北京某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邹女士反映,2024年8月14日,她使用该公司搜索引擎过程中被伪装成自然搜索结果的广告诱导,以4.9元价格开通7天企业查询功能会员卡。随后一年,她的支付宝账户在未收到任何提醒的情况下被免密自动扣费708元。直到偶然查询账单时才发现长期扣款。邹女士表示,从未下载过相关App,也未收到任何包含扣款金额或周期的短信、电话或通知提醒。发现问题后多次拨打客服电话,却发现“仅会员可联系人工”。邹女士发现该公司自动续费设计隐蔽。开通页面“到期自动续费”提示字体小于正文且置于角落位置;“7天会员”与年卡、季卡样式一致,极易误导消费者误认为是普通短期服务。邹女士投诉要求退还全部自动续费未退款金额649元。

消协意见:相关企业应当完善提示机制,在服务开通及续费前,通过短信、电话等多渠道向消费者明确提示续费事项、扣费金额、时间及取消路径,杜绝“无感续费”。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探索建立行业统一的续费提醒标准规范,推动形成标准化、强制化提示机制。

充电宝:

退货问题集中

三季度,在部分充电宝品牌产品召回等因素影响下,相关投诉呈集中上升态势。一是部分品牌充电宝因无3C认证被民航部门列入禁带清单引发退货纠纷;二是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存疑;三是小品牌产品虚假宣传、虚标容量问题突出。

案例:2025年9月18日,消费者陈先生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北京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消费者称其在该公司某品牌自营店购买了PB2030MI型号充电宝。2025年6月,该型号产品因电芯问题被召回。消费者购买的虽非召回批次,但该型号产品的安全性已引发广泛质疑,目前多家机场明确禁止该型号充电宝登机,不区分批次。在机场官方“充电宝自查”小程序中,该型号也被列为禁带产品。然而,该店铺在产品页面标注该型号“可携带上飞机”。消费者认为该产品已无法实现宣传功能,还可能在机场被没收或迫使丢弃。消费者投诉要求退货退款。

消协意见: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充电宝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3C认证要求。对虚标容量、虚假标识、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等行为依法查处,督促电商平台加强商品信息审核。充电宝实施召回时,相关商家应建立便捷的退换货通道,对消费者因运输受限无法寄回产品的情况,相关商家应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保险产品:

营销宣传行为有待规范

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产品类型不断丰富、销售渠道日趋多样,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部分企业及销售人员的不规范营销行为也引发了一系列投诉。一是低价诱导投保、后续自动扣费问题突出;二是虚假宣传和销售误导频发;三是“车辆统筹服务”假借车险名义问题仍然突出。

案例:2025年8月21日,消费者韩女士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韩女士称,2025年8月2日无意中发现支付宝账户被自动扣费,经查询得知系某项保险扣费。通过支付宝客服联系到保险客服后,被告知曾于2024年3月签署过一份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体验版”协议,但她对此并不知情,且客服所述条款中含有“期满自动续保”内容。韩女士认为,该公司在续保前未履行明确告知义务,涉嫌通过“免费体验”等方式诱导投保,并在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自动续费入保。消费者不认可该保险的合法性,投诉要求全额退保。最终双方通过消协315平台达成和解,保险公司退还韩女士保费3500元。

消协意见:保险行业企业应当强化合规管理,规范投保与续保流程。一是严格履行信息告知义务,在投保、续保、扣费等环节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二是加强广告审查与销售行为监管。建议监管部门依法打击假冒车险及无资质销售行为,防止无资质机构冒充正规保险公司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购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产品条款,核实保险公司资质和收款主体,避免通过不明链接支付,防止上当受骗。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秋冬时节 如何守护好我们的呼吸道

王大燕介绍,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依据全球范围内监测到的流感毒株,分别为南半球、北半球推荐流感疫苗株,用于流感疫苗生产。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根据全球监测数据推荐新一年流感疫苗组分,今年的流感疫苗已经更新了H3N2亚型流感疫苗株。针对鼻病毒,目前尚无疫苗,但只要做好防护,同样可防可控。 [详细]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依法履行广告业务登记、审核与档案管理责任,重点规范医疗美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广告及明星广告代言行为,及时清理下架违法违规广告。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受理、高效处理消费诉求,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妥善化解消... [详细]

当中转机票比直飞便宜时可以只乘坐第一段放弃第二段吗?

近日,部分山西晚报读者反映:不少游客选择淡季出行,一些中转机票的价格比直飞机票更便宜,甚至价差较大。有航司已经对旅客弃程第二段航班的行为做出限制,比如厦门航空客服人员称,若乘客弃程第二段航班,今后可能将无法再购买厦门航空的中转航班机票。据了解,旅客购买机票,即与航空公司成立了航空旅客运输合同关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