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上海新增新冠本土病例,专家提醒来了

2021年11月26日 06:5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25日电(记者龚雯 史依灵)记者25日从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5日17时,上海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专家认为,这次疫情给大家提了个醒,秋冬季节病毒传播不能忽视,除了打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不焦虑、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身心健康。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将贯彻快速响应与精准防控的策略,加快流调,与病毒传播“抢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赢这场“遭遇战”。

  张文宏表示,这次确诊的3例病例都是及时发现,立刻进行隔离治疗,同步开展排查。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防疫难度与防疫范围会更大。因此,将来如果大家在旅游等出行活动后出现发热或流感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就诊并做核酸检测。

  “同时,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提个醒,秋冬季节病毒传播绝不能忽视,除了打疫苗外,我们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等,确保疫情防控不松懈。”张文宏说,上海经受住了多次疫情的考验,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精准防控实现常态化抗疫的目标,让城市更安全。

  由于上述3例确诊病例为朋友关系,曾于近期在外地共同游玩,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这是否跟国内有关地区的疫情相关联?

  对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回应:“3例确诊病例有长时间密切接触史,有明确流行病学关联。至于是否与国内有关疫情关联,我们还在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等工作。”

  邬惊雷表示,从疫情防控来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非常重要,对相关人员、相关场所和环境进行筛查也非常必要。希望市民配合防控人员开展流调排查和采样检测工作同时,不要焦虑,及时关注官方公布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邬惊雷还特别提醒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即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看似很简单,但确实非常有用。”邬惊雷说,如果市民有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嗅觉或者味觉减退的现象,不要随便吃药,建议佩戴好口罩,立即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上海新增新冠本土病例,专家提醒来了

2021-11-26 06:5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25日电(记者龚雯 史依灵)记者25日从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5日17时,上海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专家认为,这次疫情给大家提了个醒,秋冬季节病毒传播不能忽视,除了打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不焦虑、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身心健康。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将贯彻快速响应与精准防控的策略,加快流调,与病毒传播“抢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赢这场“遭遇战”。

  张文宏表示,这次确诊的3例病例都是及时发现,立刻进行隔离治疗,同步开展排查。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防疫难度与防疫范围会更大。因此,将来如果大家在旅游等出行活动后出现发热或流感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就诊并做核酸检测。

  “同时,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提个醒,秋冬季节病毒传播绝不能忽视,除了打疫苗外,我们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等,确保疫情防控不松懈。”张文宏说,上海经受住了多次疫情的考验,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精准防控实现常态化抗疫的目标,让城市更安全。

  由于上述3例确诊病例为朋友关系,曾于近期在外地共同游玩,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这是否跟国内有关地区的疫情相关联?

  对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回应:“3例确诊病例有长时间密切接触史,有明确流行病学关联。至于是否与国内有关疫情关联,我们还在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等工作。”

  邬惊雷表示,从疫情防控来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非常重要,对相关人员、相关场所和环境进行筛查也非常必要。希望市民配合防控人员开展流调排查和采样检测工作同时,不要焦虑,及时关注官方公布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邬惊雷还特别提醒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即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看似很简单,但确实非常有用。”邬惊雷说,如果市民有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嗅觉或者味觉减退的现象,不要随便吃药,建议佩戴好口罩,立即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责任编辑 :欧云海)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