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认为夜间人造光或对心脏有害
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11月3日报道,一项将在2025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发表的初步分析发现,夜间人造光线增加与大脑压力信号增加、血管炎以及更高的心脏病风险相关。会议将于11月7日至10日在新奥尔良举行,会议重点是心血管科学的新发展、研究和实践更新。
调查人员称,夜间的人造光线,通常被称为夜间光污染,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几乎普遍存在。这是同类研究中首次将脑部成像和卫星测量结合起来,勾勒出夜间光亮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生物通路。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沙迪·阿布哈希姆说:“我们知道,空气和噪声污染等环境因素会通过压力影响我们的神经和血管,从而导致心脏病。光污染非常普遍,但我们对它如何影响心脏却知之甚少。”阿布哈希姆是麻省总医院心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试验成像的负责人,也是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讲师。
所有参与者都进行了相同的PET/CT检查。该研究的450名成年对象均未罹患心脏病或癌症。阿布哈希姆说:“这是我们医院例行的影像学检查。CT部分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图像,而PET部分则显示了组织中的代谢活动。同时使用这两种成像技术可以在一次扫描中测量大脑应激活动和动脉炎症。”
试验的关键结果是光照越强,风险越大。
夜间暴露在高强度人造光下的人,大脑应激活动、血管炎症和罹患主要心脏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些信息均来自医疗记录,并由两名心脏病学家进行盲态评估,这意味着他们对任何可能影响决定的信息并不知情。
夜间接触的人造光越多,患心脏病的风险就越高。在5年和10年的随访期间,光照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心脏病风险会分别增加35%和22%。将传统风险因素和其他社会环境暴露(如噪声污染和社会经济地位)考虑在内,这些关联仍然存在。
此外,生活在社会压力或环境压力较大的地区(如交通噪声较高或收入较低社区)的参与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我们发现,夜间灯光与心脏病之间几乎呈线性关系:夜间灯光照射越多,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就越高。即使夜间光线适度增加也会导致大脑和动脉压力增加,”阿布哈希姆说,“当大脑感知到压力时,它会激活信号,触发免疫反应,使血管发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为了对抗夜间人造光的影响,他建议城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户外照明,遮蔽街灯或使用动作感应灯。对个人而言,“人们可以减少夜间室内光线,保持卧室黑暗,睡前避免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
胡里奥·费尔南德斯-门多萨博士是《多维睡眠健康:心脏代谢健康的定义和含义——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写作委员会的成员,他说:“这些新发现进一步证明,减少夜间过度暴露于人造光下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编译/文怡)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