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举措”让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华亭镇地处嘉定区最北端,是嘉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华亭镇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抢抓乡村振兴机遇,联合太仓市浏河镇打造四季亭浏长三角乡村振兴开拓区,推动华浏两地从“各美其美”向“美美与共”转变;先后引进雷允上、轴承、方之德等产业项目,产业发展稳步向上;创新打造“农居花巷”乡村公寓、建立“一站式”商会服务平台,成立乡村合伙人、智援团等引智留才平台,华亭镇商会荣获“全国四好商会”荣誉称号,营商环境持续向新向优。
做强吸纳磁场,涵养“群英荟萃”生态。“栽下梧桐树,引得 凤凰栖”。招引人才,不仅要有实惠的政策,也要有“筑巢引凤”的决心、三顾茅庐”的恒心和“周公反哺”的诚心,不断构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要有的放矢引才,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束缚,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制定灵活可用的引才机制,努力搭建乡村需求与人才需要信息对接“金桥”,围绕人才“缺什么”就“引什么”的工作思路,向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人才需求清单,做到供需匹配,着力将紧需人才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
做实培育文章,点燃“群星闪耀”引擎。发掘人才是“引龙入海”,培育人才是“深水养鱼”,要从根本上夯实人才之基,提升自主“造血”能力才是正解。首先,要培优干部队伍,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定期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和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专题培训,同时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众中吸纳一批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培养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其次,要育强能工巧匠,围绕乡村振兴需要,整合懂技术的“田秀才”、有经验的“土专家”、善经营的“农创客”,通过校、村、企三方合作,探索创新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挂学习、高校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培育一批专业型实用型人才。
做优乐业环境,厚植“群贤毕至”沃土。人才聚得来,用得好,更要留得住,这样才能保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留才”的关键在于“留心”,不是“一引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要打好“政策牌”“感情牌”,做到在待遇上用“真金白银”、在情感上用“真情实意”。完善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出台乡村人才扶持政策,推动优惠政策集成化,同时明确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突出不同职业、专业、岗位的区别以及品德、能力、业绩的差异,强化对评价结果的运用,探索推行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制度,为扎根乡村的人才打通成长发展路径。要提供暖心服务,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其家庭也要多关怀一分,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家属随迁等方面实际困难,确保服务“走新”更“走心”。(龚珊)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