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的风筝线杀伤力不小 阳光下,5米近才能看到这根线

2025-04-08 06:56 来源:钱江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绷紧的风筝线杀伤力不小 阳光下,5米近才能看到这根线

2025年04月08日 06:56   来源:钱江晚报   

消防的现场实验证明,绷紧的风筝线杀伤力不小,而更危险的是——

阳光下,5米近才能看到这根线

4月7日,杭州余杭区荆余路消防救援站里进行了一场实验。

但在现场,几乎看不到实验的“主角”。钱报记者站在现场正前方15米拍了张照片,镜头中除了来参与实验的同行和在做准备的消防员外,好像看不到任何其他的东西。走近一点,才能够看到实验场地大约2米高的地方,“悬”着一根细细的线。

实验中,消防员举着黄瓜、胡萝卜、香蕉等跑步穿过实验场地,一瞬间,这些水果被削去了顶。

这就是风筝线的威力。

“风筝线的危害,已经老生常谈,但每年因它造成受伤的例子依旧很多。”杭州余杭区荆余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张圣宇说。

马路上的“隐形杀手”

阳光下难以察觉

“看不见,一点儿都看不见。”

实验现场,消防员杨浪和队友一起配合模拟电瓶车骑行过程中水果、肉类碰撞风筝线的结果。“线在哪儿?”杨浪边开电瓶车边问举着物品的队友,生怕没看准风筝线的位置导致两人在实验中受伤。

杨浪从距离风筝线30米开外的地方骑着电瓶车出发,全力加速下,距线5米处,车速能达到每小时约15公里。“离风筝线前5米左右才能看到线,如果不是做实验,根本注意不到。”杨浪说,5米的距离别说采取制动了,“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现场,消防员们换了三种不同材质的风筝线进行实验,有几乎透明的pvc风筝线,也有土黄色的凯夫拉线。

“全都看不清楚。”杨浪说,虽然做实验时已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但依旧看不清。

事实上,实验结果跟近期各地风筝线伤人事故中的情况极其类似。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22日下午,河南汤阴县一名男孩骑电动车时,颈部被横跨道路的风筝线割伤。目击者称,风筝线悬挂在两棵树之间,颜色与背景相近,难以察觉。

切割能力堪比匕首

线越牢固杀伤力越大

风筝线伤人,看不见是一点,绷得太紧是另一大原因。

未使用状态下的风筝线,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然而风筝线一旦绷紧,锋利程度立马上来了,危险也呈几何倍数上升。“虽做不到削铁如泥,但切切水果,割几块猪肉、鸡胸肉完全不成问题。”张圣宇说。

消防员骑着电瓶车举着一块六七厘米厚的鸡胸肉撞上一根凯夫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风筝线,风筝线在绷断的同时,把鸡胸肉完全割开,切口深达5厘米左右。“凯夫拉线非常牢固,常常用于放飞个头较大、可以飞很高很远的风筝。”张圣宇说,这类风筝线绷紧一旦以很快的速度与人的脖子、脸部相撞,伤害会很严重。

户外看见有人放风筝

提高警惕注意绕行

除了会造成严重割伤之外,风筝线还可能造成电线短路起火、人员被电击等风险。

“常见的风筝线都是绝缘的,这句话是没错,但依旧会有导电的风险。”张圣宇说,风筝线很细,在空气潮湿或是放风筝时遇到下雨,空气中微小的水颗粒会附着在风筝线表面,此时一旦放风筝,线不慎挂到高压电线上,发生电击或短路的风险就大大增加:“飞走的风筝线缠在高压电线、高铁接触网上也很危险,随着风筝的飞舞,可能导致电线异常接触,发生短路甚至引发火灾。”

央视新闻就报道过近期一个案例:3月23日,在河北正定县滹沱河生态绿廊附近铁路桥上,一只红色风筝挂到高铁接触网上,导致一列高铁紧急停车。

风筝线有危险,难道就不放风筝了?

“其实只要在放风筝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就不会产生严重危险。”杭州消防提醒:切勿在高铁、铁路线路、机场等沿线放风筝。在人员密集的公园广场、路边、人行道周边等可能造成过路人员不慎碰到风筝线的场合,也不要放风筝。如果在户外看见附近有人在放风筝,要提高警惕注意绕行。风筝线被缠住也不能一走了之,应该剪断带走,避免伤到路人。

谢春晖  王佳璐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治疗干眼症,去医院做个眼部SPA!

尝试过推拿、“吊脖子”、保健品成套吃的“95后”职场年轻人薛晴最近又有了新的养生思路——眼部SPA。先被小红书种草、后经同事推荐多次的她终于决心走进了医院干眼门诊尝试,“舒服,但也不是特别舒服。改善嘛有一点,但给眼睛做SPA多酷啊。”今年,“养生风”吹到了“心灵的窗户”上,给眼睛按摩治疗干眼症,让不少人... [详细]

走路弯腰驼背没气质 可能是身体力线出了问题

春日走在街头,轻薄的衣衫随风飘动,总有一些充满自信的身影令人心生向往。为什么别人走路“自带气场”,自己却弯腰驼背气质全无?其实这个秘密就藏在被大家忽略的 “身体力线”里。据西安市红会医院运动医学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张亮介绍,所谓身体力线,是人体在站立、行走等状态中,身体各部位理想状态下形成的一条连贯直... [详细]

直播间“坑老套路”瞄准银发族

当下,部分主播打着“养生课”“专家义诊”的幌子,诱导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为银发族筑起防诈“数字防火墙”原来,赵飞65岁的奶奶迷上了直播购物,“去年她在直播间购买各种物品花了1万多元”。赵飞仔细查看发现,很多商品价格贵,质量堪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