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脏,真能扛住马拉松吗?

2025-03-25 07:03 来源:扬子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你的心脏,真能扛住马拉松吗?

2025年03月25日 07:03   来源:扬子晚报   

3月23日,无锡马拉松赛场上,一名跑者在冲过全马终点线后突发昏迷、心脏骤停,医疗团队紧急启用直升机转运,仅用2分钟将其送至医院抢救。这一事件再次将马拉松运动中的心脏健康风险推向公众视野。近年来,马拉松赛道上的猝死悲剧频发,引发公众对高强度运动风险的高度关注。专家指出,日常体检中的静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仅能反映基础状态,而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下,心脏负荷骤增可能激活“隐形炸弹”。

赛事背后的“隐形杀手” 心脏隐患不容忽视

据公开报道统计,马拉松赛事中的心脏骤停事件频发:

2023年3月,桂林马拉松一名69岁选手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2019年龙口马拉松半程赛道,跑者张某某在20.5公里处突发意识丧失,经现场急救仍未能挽回生命;

同年的荆州马拉松中,一名半马选手在终点前100米倒地,尽管医护人员1分钟内实施心脏除颤,最终仍宣告不治。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钱琦告诉记者,马拉松作为极限耐力运动,对心脏功能构成巨大考验。剧烈运动时,人体耗氧量激增,心脏负荷骤升,若合并血液黏稠度增加(如大量出汗后),易诱发心肌供血不足甚至急性心梗。此外,运动时动作过于剧烈,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引发心肌梗死。和静坐时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跑步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心梗。

她特别提醒,若运动中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大量冷汗、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出现这些症状,也不代表你一定有了心脏病或者一定会猝死,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很多人认为只要体检指标正常,就代表心脏没有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钱琦提到,常规体检中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健康状况。而日常体检中的静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仅能反映基础状态,无法反映运动状态下的心脏功能。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手环、手表等监测设备因技术限制,难以捕捉复杂的心电信号。

拆解心脏的“运动密码” 专项评估科学预警

很多心脏隐患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只有在高强度运动时才会暴露出来。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马拉松这样的极限挑战中被引爆。

针对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人群,钱琦建议进行“运动心脏专项评估”,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状况。她介绍了两种核心检测,即“平板运动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整个试验一般只需要45分钟左右。“两种试验过程都非常简单,测试者只需按照医生指示完成对应运动动作,在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全程监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平板运动试验:通过跑步机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监测心电图(ECG)变化(如ST段压低或抬高)、血压、心率及症状(如胸痛),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用于评估心脏在运动负荷下的反应,检测心肌缺血(如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在运动(跑步机或功率自行车)状态下测量肺功能、心脏功能、肌肉功能和代谢功能,能够全面反映心脏循环系统、肌肉系统和代谢系统的状况。

钱琦告诉记者,心肺运动试验可以通过氧脉搏、最大摄氧量等数据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问题。实验中,患者会尽力运动至极限,医生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其心脏状况。“有些人可能在运动中出现头晕、胸闷、胸痛等症状,而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预警信息,这就需要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来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心肺运动试验 还可以用于心脏康复

钱琦告诉记者,心肺运动试验不仅适用于评估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心脏安全,也适用于心脏病患者,如心脏手术后或心脏病病史者。此外,这项试验还可以用于心脏康复,为患者提供运动处方,指导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运动。

钱琦还给记者分享了一则案例:两位拥有10年跑龄的马拉松爱好者,在看到跑者猝死的相关报道后,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两人来到医院进行心脏评估,以确定自己的心脏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是否还能继续参加马拉松比赛。“我们对这两个人进行了心肺评估,其中一个人的评估结果非常好,而另一个人的试验结果是阳性,显示他的数据存在问题。随后,这位跑者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确实发现了心脏血管的问题。这位患者最终决定不再参加马拉松比赛。”

钱琦提醒,马拉松爱好者应正视运动风险,赛前完成专业心脏评估,从源头规避隐患。“征服42公里的背后,必须有一颗经科学验证的强健心脏。”

顾颐菲 万惠娟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地下保单”不受保护,跨境投保风险大

近段时间,因为高收益全球资产配置等宣传标签,跨境购买保险产品热度提升,受到部分金融消费者的关注。为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境外保单不受境内法律保护,投保境外保险产品存在汇率或外汇政策变化、保单收益不确定、理赔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等诸多风险,谨慎购买境外保险产品。该人士进一步强调,金融消费者在选... [详细]

关于预制菜,必须厘清的几个问题

近日,预制菜再次站上风口浪尖。通知对预制菜概念做了‘减法’,将预制菜与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进行了边界划分,有助于防范部分商家打着预制菜的旗号蹭流量、扰乱市场等行为。目前,多地已在推进预制菜明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5年4月开始施行的《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规定,在产品名称上标示预制菜或预制... [详细]

冰箱非“保险箱”!小心餐桌上的“健康刺客”

生熟砧板分开,鼓励多用减少营养成分损失和保持自然风味的烹饪方式,不建议鸡蛋清洗后再存放。针对特殊人群,专家建议,肥胖人群应减少高糖水果摄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推进更严谨的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广食品数字标签,持续提升风险监测能力,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