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没准点、“撸串”无节制 这些行为很伤胃
胃的健康,关系到人全身营养的供应,常见的胃病如慢性胃炎、急性胃炎、胃溃疡等,其中最致命的非胃癌莫属。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死亡率位列恶性肿瘤第三位,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综合病区收治的患者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值得警惕。
早发性胃癌
年轻患者数量在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的发病率高达80%。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数量在增加,且年轻患者的病情往往更具侵袭性。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综合病区收治了多名三四十岁的年轻胃肿瘤患者,男性居多,其中一位23岁的男性患者境遇更是令人惋惜。黄嘉(化名)独自在南方打工,一日三餐靠泡面、外卖打发,还偏爱辛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一到周末就和工友们聚餐喝酒,不醉不归。“半年前,小伙子出现食欲下降,吃饭后胃部疼痛、饱胀不适的症状,他以为是胃病,自己胡乱买了些胃药吃了,疼痛稍微缓解了下,就没当回事。直到春节回家,父母一看儿子十分消瘦,吃了饭以后还不时呕吐,感觉不对劲,把他带至医院检查。”接诊医生问诊后让黄嘉做胃镜检查,结果发现是胃癌,且已处于晚期,错失了最佳手术机会。
尽早发现异常信号
很重要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家很容易忽视胃发出的异常信号,导致延误就诊。省人民医院胃外科杨力主任医师提醒:“当感觉到胃不舒服了,千万不能忽视,否则很容易把小病拖成大病。”那么如何尽早识别异常信号?“当不明原因出现以下症状,可能就是胃在向你发出警报,建议尽快就医。包括食欲降低,饭量减少,体重下降,呕血、黑便。”杨力提醒,“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比如40岁以上人群,平时爱吃咸鱼、腊肉、烧烤,有胃癌家族史,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抽烟、酗酒者,建议这些人群可以做一次胃肠镜排查下。”
同时杨力介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当患者不幸患上肿瘤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医学信息时,患者和家属在求医问药的路上,经常花费大量无效时间和精力,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省人民医院集医疗、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胃肿瘤专病诊疗中心及研究中心,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医护团队,从挂号、检查、诊断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节约了就医成本。”
跟着养护指南
保“胃”健康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胃呢?
“要积极配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Hp)列为Ⅰ类致癌物,是最常见的胃癌致病因素。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率,定期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治疗,根除Hp有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在团体聚餐时,建议分餐或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专家建议,生活中要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减少腌制、熏制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长期进食高盐食物,不仅伤害胃黏膜,还使幽门螺杆菌毒性增加;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高纤维饮食也有助于预防胃癌。酒精也是Ⅰ类致癌物,有研究表明,每天饮酒大于50g的人比不饮酒或少饮酒的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高24%;吸烟是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吸烟者较不吸烟者胃癌发病风险增加44%,并且吸烟开始年龄越小、胃癌的风险也越大。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胃癌风险。”
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也很重要。“近年来,胃癌年轻化,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熬夜。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胃得不到休息,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胃溃疡。养成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减轻胃的压力。同时尽量避免紧张、焦虑的心情,以免影响胃的正常工作。”专家强调,生活中保持厨房卫生通常被忽视,“要正确处理和储存食物,避免食物污染。特别是冰箱的使用,食物长期储存在冰箱内,可能会滋生大肠杆菌、霉菌等有害菌,食用后轻则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胃癌。比如:炒熟的绿叶蔬菜长时间在冰箱存放,会导致亚硝酸盐生成,经常摄入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中就包括胃癌。日常烹饪的绿色蔬菜,建议在4小时内食用完。还有米、面等淀粉类食物,存放时间过长还可能产生黄曲霉菌,食用后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专家提醒
日常还要注意定期体检,维持健康体重,避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如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肥胖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包括胃癌,要健康管理体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某些其他药物,也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姜海英 吴畅 王婕妤)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