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好,你的膝盖还好吗?
数据表明,超七成的跑者在长期参与跑步运动期间均遭遇过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伤。跑者群体中最易出现损伤的三个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脚踝关节以及足底筋膜。其中,膝关节磨损问题在跑步所致的运动损伤中占据首位,发生率高达37.6%;紧随其后的是脚踝关节扭伤,占比为 32.1%;足底筋膜炎的占比亦达到25.7%。
眼下正是跑步的好时节,从3月份到现在,全国各大马拉松赛事陆续鸣枪,厦门马拉松、无锡马拉松、武汉马拉松、宁波马拉松、北京马拉松等等。以无锡马拉松为例,42.195公里的奔跑,3.5万人参赛,有网友羡慕之余评论道:这么多人跑这么远的路,他们的膝盖是怎么练出来的?
数据表明,超七成的跑者在长期参与跑步运动期间均遭遇过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伤。跑者群体中最易出现损伤的三个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脚踝关节以及足底筋膜。其中,膝关节磨损问题在跑步所致的运动损伤中占据首位,发生率高达 37.6%;紧随其后的是脚踝关节扭伤,占比为32.1%;足底筋膜炎的占比亦达到25.7%。
跑步好,你的膝盖还好吗?膝盖的健康是可以练出来吗?为什么有人虽然年轻,跑跑跳跳几年后却去做膝盖手术?有人从不运动,膝盖也病痛难当?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骨科临床医学中心胡祖圣副主任医师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国人期望寿命的延长,在人的一生中,膝关节发生骨关节炎的概率很大程度上难以避免,这个疾病困扰着几乎每一个家庭。调查结果显示,门诊膝痛患者中50%以上是膝骨关节炎,本病不仅患病率高,且病变范围广,晚期还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
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和生理结构的影响,膝关节问题更为常见,尤其是45岁以上的女性,骨关节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膝盖的贴身“保镖”是肌肉
在体能康复学范畴这样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反过来影响结构。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承重关节之一,既要支撑全身重量,又要保证灵活运动。它的稳定性依赖骨骼、软骨、韧带、肌肉和滑膜等结构的精密配合。
看如下两个病例:26岁的小张是一名跑步爱好者,每天坚持10公里,但最近膝盖频繁疼痛,就医后被诊断为“髌骨软化症”。医生指出,长期高强度跑步且缺乏科学热身和肌肉训练,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加剧。
62岁的赵阿姨体重超标,平时很少运动,近半年膝盖疼痛加剧,检查发现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医生解释,体重过大会增加膝关节负担,加速软骨退化,而缺乏运动又导致肌肉力量不足,进一步加重关节损伤。
这两个病例中,医生都谈到了肌肉对膝盖的保护作用,而肌肉是可以训练的。
了解膝盖结构与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膝盖
膝盖,专业名称是膝关节,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屈伸动作。然而,它的灵活性实际上依赖上下关节的协同配合:上方的髋关节提供核心稳定性与旋转能力,下方的踝关节则负责缓冲与灵活转向。
膝关节由三块骨头组成:股骨、胫骨、髌骨,功能是提供力学支撑,传递身体重量,并协助完成屈伸动作。
膝关节周围还有关节软骨、半月板以及韧带。关节软骨作用是减少摩擦,缓冲冲击,但是没有血管和神经,一旦磨损难以自我修复。半月板分为内侧和外侧,形状为“C”形纤维软骨垫。它的功能是增加关节匹配度,分散压力,吸收震荡。韧带作为膝关节的“稳定绳”是连接骨与骨的坚韧纤维组织,可以防止关节过度活动。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它们的功能是膝关节的屈曲和内旋。步行时膝关节承重1.5倍体重,跑步时可承载3~5倍体重。
常见的膝盖病症及诱因有:
髌骨软化症:常见于运动人群,因髌骨软骨磨损导致膝盖前侧疼痛。
半月板损伤:多发于急转、跳跃等动作,表现为关节弹响、卡顿感。
骨关节炎:中老年人高发,与年龄、肥胖、劳损相关,表现为晨僵、活动后疼痛。
韧带损伤(如ACL撕裂):常见于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关节不稳。
运动前要进行科学的热身运动
运动前在做热身动作时应注意全面的动态拉伸,如髋关节环绕、弓步走、高抬腿等,这些动作可以活动关节,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为运动做好准备。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热身。例如,篮球运动进行运球、传球、投篮等简单的组合动作,让身体熟悉运动模式,同时也能提高肌肉的温度和弹性。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对膝盖等关节造成损伤。
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注重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的结合,增强膝盖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要密切关注自己膝盖的感觉,一旦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热身动作为什么会减少膝盖损伤?原因很简单,热身时身体会微微发热,克服了肌肉的黏滞性。肌肉温度升高,代谢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了,弹性也提高了。动态拉伸可以有效提高关节灵活性,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因关节僵硬而导致的损伤风险。这样,在运动中,肌肉能够更好地发挥缓冲作用,减轻膝盖所承受的冲击力,降低韧带和半月板等结构的损伤概率。
常见伤膝盖的姿势动作,错误在哪里
这些伤膝盖的行为,你可能正在做——
盲目爬楼梯、爬山。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但大部分人都不会用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做法是,上楼梯时躯干俯身向前,发力偏向臀部,减轻膝关节的压力,让膝关节和脚的二到三脚趾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各种运动当中关注力线,将会更好地减少运动损伤。
深蹲姿势不当。深蹲看似简单,却是检验人体运动功能的“试金石”。在健身房或日常生活中,能完成一个标准深蹲的人不足10%。大多数人都是“代偿模式”进行深蹲——要么膝盖内扣,要么弓背塌腰,这些错误动作侵蚀关节健康。
标准深蹲应该是:双脚与肩同宽,脚尖自然外展15~30度,先屈髋(想象用臀部向后坐椅子)再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髋关节低于膝关节),保持脊柱中立(想象胸椎向上提),躯干与小腿平行,膝关节对准第二脚趾且不超过脚尖,下蹲时吸气,站起时呼气(完全吐尽,同步收紧臀大肌)。可面对镜子,或请专业人士指导。
在开始任何运动、训练前,应当对身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姿态、柔韧性和力量水平等基础指标。掌握正确的动作模式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第一步。
科学的运动不是单一关节的强化,而是全身协调的艺术。只有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发展全面的关节功能,才能真正做到“运动好,膝盖也好”。
(宫廷君)
相关链接
膝关节损伤的科学治疗与康复方法
保守治疗:轻中度损伤可采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疗)、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或关节腔注射(PRP、玻璃酸钠)。
手术治疗:严重半月板撕裂、韧带断裂或晚期骨关节炎可能需要关节镜手术或置换术。
康复训练:低冲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调高座椅减少膝盖压力)。
强化肌肉:适量的力量训练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蚌式开合。柔韧性练习:瑜伽、拉伸放松髂胫束和腘绳肌。
泡沫滚轴练习:臀部、大腿四周及小腿的放松。
日常护膝方法: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负担;选对运动鞋,缓冲性能好的鞋子能减少冲击;避免久坐久站,每隔1小时活动5分钟,促进关节润滑;保暖防寒,低温会导致关节僵硬,秋冬季节可佩戴护膝。
膝盖的健康离不开科学运动和日常养护,只有正确使用它,才能让它陪你走得更远! (小宫)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