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高校专业调整 “未来风口”专业是哪些?

2025-05-12 06:29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数”说高校专业调整 “未来风口”专业是哪些?

2025年05月12日 06:29   来源:西安晚报   

2025年高考进入倒计时,有关专业选择的讨论再度升温。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范围内新增、撤销、调整专业点3424个,29种新专业亮相,调整力度不小。同时,首次设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为重点领域开通专业设置“绿色通道”。

其中,“双一流”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新增、撤销了哪些专业?

工学类新增数量领跑 人工智能稳居榜首

统计显示,近五年“双一流”高校新增专业达1068个。其中,工学类501个,占比近半,遥遥领先于其他门类,这与工学作为我国第一大学科门类的情况相呼应。其次是理学(131个)、管理学(86个)。整体来看,工科类新增专业主要集中在技术革新、工程应用等领域,这一趋势也与近年来国家“新工科”建设的战略方向一致。

具体来看,近五年内共有41所“双一流”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位列榜首,反映出顶尖高校对该领域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此外,“储能科学与工程”这一工学“新贵”也在前十。作为2019年才被“官宣”增设的新专业,短短几年间,就已在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落地。

“跑步入场”的背后,是重点高校对前沿产业风口的积极响应。

对1068个新增专业的名称进行词频统计发现,“智能”“智慧”“工程”“科学”“技术”等是关键词。其中,“智能”与“智慧”突出,“智能+”转型明显。

据统计,五年内,“双一流”高校新增布点“智能”“智慧”专业203个,几乎全部集中于工科,有较强的技术导向。除人工智能外,这些专业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智能+工程”:如“智能制造工程”“智能感知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将人工智能嵌入土木、信息等传统工科体系。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近五年仅该类专业就增设了7个。

“智慧+行业”:如“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交通”,强调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

此外,今年新设“智能影像艺术”(艺术学)和“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学)专业,分别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作为“智能+”中罕见的非工科专业,它们的设立意味着“智能+”的边界正不断拓展,从技术主导走向跨界融合。

今年,“低空技术与工程”就被加入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为国家设置的战略急需专业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六所“双一流”高校率先响应,从今年起首次对该专业招生。

“新文科”加速布局

“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中,新文科起步较晚。

自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多个交叉融合型的文科专业相继设立。

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计算金融”;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等15所高校开设“金融科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38所高校开设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近五年排名第二的新增热门专业,仅次于人工智能。

哪些在“退场”?

有的专业刚刚站上时代风口,有的则正在走向历史。

山东大学一次性停招了27个本科专业,撤销了书法学等10个专业。四川大学撤销31个专业,其中不乏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过去的热门选择。北京大学撤销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调整的背后,既有学校本身师资力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考虑,也伴随着专业方向滞后、人才培养含金量不足、就业表现不佳等现实困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很多新的专业是伴随着新的产业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所产生的,对于考生来说,如果优势、潜能或兴趣恰恰在这些方向,当然可以优先选择,盲目选择没有必要。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多一分理性少一些盲从。 据央视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肥皂如何让你保持清洁?化学家解释其中奥妙

人类发明肥皂可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具体地点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即如今的伊拉克——的古城巴比伦。如今,世人每年在沐浴皂、厨用皂和洗衣皂上的开支约为500亿美元。 [详细]

北京科博会“剧透”未来生活

用户佩戴轻量化头显设备观看大空间VR电影。学生在AI智能课桌前学习科普知识。工作人员躺在智能枕头上。参观者在展台参与AI反诈活动。受访者供图当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5月8日召开的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博会”)上 [详细]

青少年“玩梗”的边界在哪儿

作为公众熟悉的网络流行文化,“玩梗”不仅丰富了网络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交“润滑剂”的作用。然而网络时代,不会“玩梗”就落伍了?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就大学生“玩梗”情况的调查显示,95.6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过在网上“玩梗”的经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