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或能预防老年痴呆
参考消息网5月16日报道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5月8日刊发题为《好奇心是长寿和预防认知能力下降的关键因素》的文章,作者是费尔明·菲略伊。全文摘编如下:
好奇心能否成为实现健康长寿的关键?根据一个国际心理学家团队的最新研究,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该研究团队包括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成员,他们认为某些形式的好奇心甚至可能持续增长至老年阶段。
研究人员强调:“那些保持好奇心并渴望学习与自身兴趣相关新事物的老年人,可能会减轻甚至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相反,缺乏好奇心和兴趣的人可能面临痴呆症风险。”
该研究主要作者、UCLA心理学家艾伦·卡斯特尔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发表的论文中表示:“心理学文献显示,‘特质好奇心’——即一个人总体好奇心水平——往往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然而,卡斯特尔及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不同现象:“有些奇怪的是,实验中部分老年参与者的表现与上述结论相矛盾,他们往往对与记忆相关的议题甚至其他琐碎问题表现出强烈兴趣。”
随着研究深入,研究人员意识到关键可能在于另一种好奇心——“状态性好奇心”。与作为人格特质的“特质好奇心”不同,状态性好奇心是人对特定主题产生的瞬时兴趣。
研究人员说:“状态性好奇心是心理学家所称的瞬时好奇心,而特质好奇心是一种人格特征。例如,有些人可能天性不好奇(特质好奇心弱),但对特定爱好却充满求知欲(状态性好奇心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这两种好奇心。”
他们还说:“例如,有些人可能天生好奇心不强,但听到‘第一个赋予女性投票权的国家是哪个?’这类问题时,他们的好奇心可能会立即被激发。”
为了研究这一现象,研究人员招募了年龄在20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的受试者。参与者完成了一份在线测评来衡量其好奇心特质,随后又回答了一系列困难的问题。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表明他们对知道正确答案的兴趣程度。例如“哪个国家是第一个赋予妇女投票权的国家?”正确答案是新西兰。
数据分析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关联:状态性好奇心较强者特质好奇心也更强,尽管后者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然而,状态性好奇心从中年开始上升,并一直持续至老年。
卡斯特尔解释说:“这一发现与我的选择性理论一致,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想停止学习,只是更专注于特定领域。”
研究人员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直至中年,人们通常需要广泛好奇心以获取成功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应对学业、工作、房贷育儿等压力。这些责任伴随的压力也可能降低整体幸福感。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源来满足这些好奇心。当他们逐渐退休,子女也独立后,他们可以专注于特定兴趣,状态性好奇心随之提升。”
关于认知健康,卡斯特尔强调好奇心的关键作用:“年长者会更关注重要事物而忽略无关信息。”此前研究已证实,人们会快速遗忘无法引发好奇心的信息。
这名心理学家还注意到老年人的普遍观点——“保持好奇心很重要”,这与表明“缺乏好奇心可能是痴呆早期征兆”的研究相吻合。(编译/韩超)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