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传染病聚集性暴发风险大
随着学生集中返校、市民出游活动增多,人群流动与聚集明显增加,天津市疾控中心发布9月健康风险提示。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以及全身发热。每年9-11月为高发期,极易在托幼机构引发聚集性疫情。
●病毒性腹泻
秋季高发,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起病急,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伴发热及全身不适,病程短。诺如病毒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引发聚集性疫情。
●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在学生群体中,因密切接触易造成流感病毒传播,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需警惕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虽然当前新冠疫情形势趋缓,但随着人员聚集和流动增加,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仍然存在。
健康提示
肠道传染病防控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接种相关疫苗。
呼吸道传染防控措施: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遵守咳嗽礼仪、经常通风换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积极接种疫苗(9月接种流感疫苗)、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食源性疾病
9月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增多,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容易滋生繁殖,污染食物,造成食源性疾病风险增加。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发生于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用餐单位。
健康提示
应选择合规有资质的市场、商超等选购新鲜食材,并合理贮存,避免食品原料污染、霉变。
加工制作食品时,不同类型和形式的食品分开存放,容器具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肉类、蛋类、水产类等要烧熟煮透。
蔬菜(尤其凉菜)尽量当餐吃完,冷藏剩饭菜存放≤24小时,食用前应检查,如有异味、变色、黏滑等变质迹象,禁止食用。
(李文博)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