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大脑退化,唯有“活到老学到老”

2025-09-23 06: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对抗大脑退化,唯有“活到老学到老”

2025年09月23日 06: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当我们学习时大脑会发生什么?》的文章,作者是安妮·普里让。全文摘编如下:

大脑只有在不使用时才会退化,无论处于哪个年龄,只要真正有动力,努力就会获得回报。

学习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才能。“我们不仅是智人,更是教学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物种——本网注)。我们通过社会互动向彼此学习,学习速度和效率连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都难以企及。”专攻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在其著作《脑海中的念头》中写道。人类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正是因为我们比其他任何物种都更擅长、也更快速地发现世界的奥秘。如今,在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试图取代人脑的世界里,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

任何年龄都要学习

无论年龄几何,都需要学习。“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儿童,也需要成年人知道该如何学习。这是一个社会议题。适应能力是我们理解所经历的变化的关键。适应不良会导致负面后果——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身心健康方面。”巴斯德研究所神经科学部主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皮埃尔-马里·列多说。例如,如果你50岁的时候已经会说多种语言,那么学习一门新语言就不会太困难。反之,如果你对外语的记忆还停留在高中时代,就需要更多时间学习,结果也未必能达到预期。

不过,难道因为年龄大了、学习过程既漫长又费力就该放弃吗?列多说:“确实,任何学习都需要大脑付出努力。但当学习有意义、也就是与我们的梦想和愿望相关时,这种困难就会减轻,我们会更容易地掌握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无论是为计划中的日本之旅学日语,还是为装修梦想中的房子学家装,或者是为了陪伴新伴侣练高尔夫,都不该犹豫。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认知神经科学教授格雷瓜尔·博斯特补充道:“可以肯定的是,动机是我们坚持的主要动力。”

通过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到学习时大脑的变化。学习者应该知道,大脑的这种“可塑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但这种稳定化未必是坏事。博斯特表示,一个高度可塑的大脑对环境特别敏感,压力、饮食、毒素对发育中的大脑影响更大。而一个更成熟、更固化的大脑对环境干扰因素的敏感性会降低。此外,大脑的稳定化也有助于长期记住所学内容。当然,代价是我们的学习速度会慢很多。

“变化的是灵活性,尤其是在成熟的大脑中。也就是说,你可以在自己有经验的领域表现得很好,并且还能继续获得新技能。但如果要你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世界观、或学习一个全新领域的知识,就会困难得多。”博斯特说。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有了动机后,该如何学习?认知科学已经确定了影响学习成功的几个因素。首先是注意力,即重视并筛选周围信息的过程。“要学得好,就需要将部分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投入到学习中。”博斯特解释说。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这个高度互联的世界里,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比比皆是。

举个例子:在去日本之前学习日语时,最好不要把手机放在手边。法国高等实用学院研究主任、神经心理学家弗朗西斯·厄斯塔什警告说:“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相关记忆也会衰退。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这些注意力问题会更加严重。”

再来看我们的日语学习者。学完日本文字后,我们需要记住它们,并且一眼就能认出来。起初,这并不容易。因为就像所有初学阶段一样,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处理所有信息,有时还会感到力不从心。要让大脑自动识别日语、乐谱音符或探戈舞步,就需要巩固所学的知识。博斯特说:“如果想长久记住信息,就必须定期复习,而且间隔时间可以逐渐拉长。”

如果偶尔需要查手机来确认信息,也不必担心,这其实是在将信息重新编码,相当于再次记忆。“真正有问题的是,人们认为既然信息随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获取,就没必要再记脑子里了。”在人生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警惕这个问题。(编译/赵可心)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秋分养生正当时,专家支招防病保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黄欲晓介绍,今年秋分呈现燥湿交织的特点,燥气会让人们感觉口鼻干燥、咽喉不适,湿气又影响人体脾胃功能,导致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和腹泻等疾病高发。根据安全性不同,非处方药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需在药店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同时要注意开封后的药品... [详细]

“一分钟高强度运动”有助延长寿命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每天累计进行仅1分多钟高强度活动的人,在随后6年里的全因死亡风险远低于完全不进行高强度活动的人。为开展这项研究,他们让原本就参与大型健康研究的受试者佩戴监测设备一周,以评估其日常活动水平,并追踪观察这些人随后几年的死亡风险。这些受试者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英国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