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波动,家长可从三方面观察

2025-10-13 06:36 来源:今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青少年情绪波动,家长可从三方面观察

2025年10月13日 06:36   来源:今晚报   

当青少年出现心情低落或烦躁时,家长们应如何区分这是正常的情绪波动,还是心理问题?安定医院院长徐广明提醒广大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判断。

首先,要看情绪的“持续时间”和“背景原因”。正常的情绪波动,往往是“事出有因”,比如考试没考好、和同学闹了矛盾,通常数日内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孩子这种低落、烦躁的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几乎天天如此,并且与具体事件关联不大,这时候家长就要加以重视。

其次,是看孩子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简单说,就是看他能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孩子虽然有情绪波动,但还能坚持上学、完成作业、和朋友交往,这就还在正常范围内。但如果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干扰了他的正常功能,比如成绩突然大幅下滑、不愿去学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完全不社交或者过去喜欢的运动、爱好现在全都放弃了,连基本的作息都乱了,这就强烈提示问题可能已超越了情绪波动范畴。

最后,要密切关注孩子有没有“极端言行”,这是最需要警惕的信号。如果孩子经常提到“活着没意思”“想消失”之类的话,或者家长发现了自伤、自残的行为,必须立即行动,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这已经不是“情绪问题”,而是“危机信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再到“抑郁症”,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抑郁症状则更严重一些,孩子可能会持续情绪低落、睡不好、吃不下、总往坏处想,已经开始影响学习和社交了。但在这个阶段,通过积极的干预和调整,很多孩子是可以恢复的。而当这些症状变得非常严重,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并且造成显著的功能损害时,就可能达到了抑郁症的医学诊断标准,需要接受系统治疗。所以,如果家长确实担心孩子可能患上抑郁症的话,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心理科或心理门诊,进行科学的评估。早发现、早干预,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李文博)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英媒文章:怎样运动能健康活到100岁?

进化史给出答案上述长寿运动方案并不太适合现代生活方式,但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健康长寿所需的最佳运动强度与类型。现代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最接近我们的祖先,他们每天大约行走1.1万至2万步,同时通过狩猎、攀爬、挖掘植物块茎、搬运采集物资回家等活动完成力量训练。任何需要消耗体力或提升心率的活动都有效,且无... [详细]

绕开误区,别让骨骼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成为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介绍,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有骨质疏松症病史,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钙吸收药物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度增加每日钙摄入。 [详细]

深秋寒意浓 医生提醒谨防“情绪感冒”

医生提醒,秋季情绪波动需科学区分,短暂的悲秋属正常身心反应,但若症状持续数日且影响生活,需关注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进行干预。出现失眠早醒或嗜睡、食欲体重骤变,或莫名头痛背痛却查不出病因,这都属于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徐学兵说,若自我调节后情绪问题仍无改善,千万别硬扛,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