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寒意浓 医生提醒谨防“情绪感冒”

2025-10-17 06:12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深秋寒意浓 医生提醒谨防“情绪感冒”

2025年10月17日 06:12   来源:新华社   

“最近总觉得没精神”“看到落叶也会难过”……深秋时节,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情绪随气温骤降而容易低落。医生提醒,秋季情绪波动需科学区分,短暂的“悲秋”属正常身心反应,但若症状持续数日且影响生活,需关注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进行干预。

“深秋草木枯黄、光照减少,易让人情绪轻微低落、精力略减,偶有不适。这类反应通常会随着天气转晴、适当运动而得到缓解,无需过度担忧。”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徐学兵说。

当情绪问题持续数日,且在认知、行为、生理等多方面出现异常,需引起重视。比如,持续悲伤想哭、对爱好失去兴趣,或因小事易怒、莫名恐慌;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频繁自责后悔、对未来悲观;行动迟缓、不愿社交,甚至忽视个人卫生;出现失眠早醒或嗜睡、食欲体重骤变,或莫名头痛背痛却查不出病因,这都属于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医生建议,及时为自己调配一份“心理营养餐”。首先要激活身体,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到户外接受至少30分钟的日光照射,以及每周进行3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等;其次是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睡前远离电子产品,多摄入牛奶、坚果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尝试主动与家人朋友联系,哪怕是一次视频聊天;也可培养阅读、烹饪等室内爱好,提升成就感;通过正念呼吸、冥想,逐渐减轻焦虑。”徐学兵说,若自我调节后情绪问题仍无改善,千万别硬扛,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好好关爱自己,平稳度过情绪低潮。(邹欣媛)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深秋寒意浓 医生提醒谨防“情绪感冒”

医生提醒,秋季情绪波动需科学区分,短暂的悲秋属正常身心反应,但若症状持续数日且影响生活,需关注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进行干预。出现失眠早醒或嗜睡、食欲体重骤变,或莫名头痛背痛却查不出病因,这都属于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徐学兵说,若自我调节后情绪问题仍无改善,千万别硬扛,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详细]

脑梗盯上年轻人,患病比例正上升

远离脑梗,记住这5招传统认知中,脑梗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但近年来的临床数据显示,20—40岁的年轻脑梗患者占比逐渐上升,背后的原因除了椎动脉夹层,不良生活习惯也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雷区。如果本身有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纤维肌发育不良,或家族中有动脉夹层病史,血管壁天生比普通人脆弱... [详细]

呼吸道合胞病毒进入流行期?秋冬这样守护儿童呼吸道健康

疾控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近来进入流行期。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上升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当前位列检测阳性率前三位,近期在南方省份阳性率有所抬升。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