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容量“文字游戏”何时休?

2025-10-20 06:36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充电宝容量“文字游戏”何时休?

2025年10月20日 06:36   来源:广州日报   周伟良

“我的手机电池容量是4600毫安,10000毫安的充电宝,应该能给手机充两次电,实际充一次就没多少电了。”消费者王先生手持一款知名品牌充电宝,语气中透着无奈。今年8月,他在淘宝某品牌官方旗舰店购买了这款电芯容量为10000毫安的充电宝,背面小字标示的额定容量仅有6000毫安。文字游戏背后,是消费者权益的隐形流失。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电量焦虑:认清额定容量是关键

王先生将商家的宣传策略比喻为“海参炒面”:“面里没有海参,只是厨师名叫海参。商家宣传的10000毫安如同菜名,只是由两颗5000毫安电池组成的充电宝,实际可用容量(额定容量)却大打折扣。”王先生表示,“我向客服投诉,客服拒绝承认存在虚假宣传,认为是行业惯例。”

消费者杨女士购买了一款10500毫安的充电宝,额定容量5800毫安。用充电宝给手机充满一次电,电量便所剩无几,在没有专业设备测试的情况下,商家仅靠专业术语就忽悠了消费者。杨女士表示,商家应该实事求是,按照她的情况,购买20000毫安的充电宝更合适,但因为轻信了商家的广告,做出了错误决策。在黑猫平台上,有大量关于投诉充电宝容量的帖子。

客服回应:“行业惯例”成常见说辞

对于王先生的投诉,记者咨询了客服,客服回应称,其产品标注的10000毫安指的是电芯容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产品详情页也有额定容量的说明。记者查看该产品销售页面发现,用小字标注了“额定容量6000mAh”的字样,但销售页面主图和标题均突出显示“10000mAh”的容量。

某品牌客服解释:“10000毫安充电宝由两颗5000毫安电芯串联,中间会损耗4000毫安,所以额定容量是6000毫安。”

当被问及为何要以大容量作为宣传卖点时,客服回应:“如果你买标注6000毫安的充电宝,实际容量可能只有3000毫安。”并强调,“你买谁家的充电宝都是这样子。”

记者走访多个品牌实体店,多款不同容量的充电宝证实了该说法的普遍性。市面上10000毫安充电宝的额定容量多在5500—6000毫安之间,20000毫安产品的额定容量约为12000毫安,缩水率普遍在40%—50%之间。在某品牌实体店内,一款5000毫安充电宝的额定容量仅为2700毫安,缩水率高达46%。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商家以电芯容量作为宣传充电宝电量的核心卖点。一款充电宝广告页面称,20000毫安大容量,足容不虚标,出行旅行安全无忧,实际额定容量12000毫安。10000毫安充电宝,额定容量为6250毫安,在业内已属较高水平。

业内人士解释,充电宝容量标注存在两个概念:电芯容量和额定容量。电芯容量指的是内部电池的理论储存电量,而额定容量则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可输出的最小电量。由于电压转换和电路损耗,额定容量通常会明显低于电芯容量。

专家观点:“擦边球”行为涉嫌虚假宣传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律师指出,商家在广告中仅突出展示数值更大的“电芯容量”,而未以同等显著的方式标明消费者实际可使用的“额定容量”,容易使消费者对产品性能产生误解,涉嫌构成虚假宣传。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玩“标签游戏”,在宣传中刻意突出电芯容量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真实、全面、不引人误解”的基本要求。

邓志松表示,随着社会关注度提升,这种“误导”行为必将受到规制。

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充电宝标注容量与实际容量严重不符,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具有实质性误导,已符合虚假广告的法律认定标准。

治理新策:合力规范充电宝市场

孙宇昊律师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标注规范。应明确规定电芯容量和额定容量必须以同样醒目的方式标注,从源头上杜绝“文字游戏”。

二是加强监管执法。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

三是推进行业自律。充电宝行业协会应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四是提升消费意识。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以额定容量为主要参考依据,保留购物凭证,遇到问题及时维权。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英媒文章:怎样运动能健康活到100岁?

进化史给出答案上述长寿运动方案并不太适合现代生活方式,但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健康长寿所需的最佳运动强度与类型。现代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最接近我们的祖先,他们每天大约行走1.1万至2万步,同时通过狩猎、攀爬、挖掘植物块茎、搬运采集物资回家等活动完成力量训练。任何需要消耗体力或提升心率的活动都有效,且无... [详细]

绕开误区,别让骨骼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成为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介绍,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有骨质疏松症病史,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钙吸收药物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度增加每日钙摄入。 [详细]

深秋寒意浓 医生提醒谨防“情绪感冒”

医生提醒,秋季情绪波动需科学区分,短暂的悲秋属正常身心反应,但若症状持续数日且影响生活,需关注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进行干预。出现失眠早醒或嗜睡、食欲体重骤变,或莫名头痛背痛却查不出病因,这都属于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徐学兵说,若自我调节后情绪问题仍无改善,千万别硬扛,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