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税收新政落地 对个人黄金投资和消费有何影响?
11月3日,工行与建行不约而同发布公告,宣布自当天起暂停受理与黄金积存相关的新业务。当天晚些时间,工行再次发布公告,称已恢复如意金积存业务申请的受理。就在此前的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黄金交易相关税收政策。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黄金税收新政的出台,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调整,更是国家通过税收杠杆来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
两大国有银行同日发布公告,均涉黄金积存业务
3日晚些时间,中国工商银行在官网发布《关于恢复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申请的公告》称,该行现已恢复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有相关需求的客户可通过该行营业网点、手机银行App等渠道办理各类如意金积存业务。记者注意到,就在当天早些时候,工行同样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受宏观政策影响,根据该行风险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起,暂停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存量客户处于有效期内的定期积存计划的执行以及办理赎回、销户不受影响。
同一天,建行也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1月3日(含)起,该行暂停受理易存金业务实时买入、新增定投买入、实物金兑换等申请,存量客户易存金定投计划的执行、赎回以及销户不受影响;暂停个人黄金积存兑换实物贵金属、账户黄金兑换实物贵金属等申请,其他个人黄金积存业务不受影响。
4日上午,建邺区一家建行网点的客户经理明确告诉记者,目前该行易存金相关业务已恢复,通过手机银行App即可查询了解相关业务。
不到一天时间,上述两家国有银行黄金积存相关业务均已恢复如常。
金价波动加剧,银行积存金投资“门槛”突破千元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受金价大幅波动与交易热度持续上行等因素影响,部分银行已先后多次抬高积存金业务的起购金额,部分银行积存金业务投资“门槛”已突破千元。
以工行为例,今年以来,工行如意金积存业务已经历3月3日、4月10日、5月12日和10月13日累积4次调整,最低投资额从年初的650元升至1000元,投资“门槛”累计涨幅达53.85%。
中行也已连续4次上调积存金起购门槛,时间分别在2月10日、4月2日、4月23日和10月15日,最小购买金额由最初的650元提高至950元。
兴业银行前不久也发布公告宣布,将该行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由人民币1000元起调整为人民币1200元起。
交行最新公告则显示,自今年10月27日9:30起,该行贵金属钱包积存计划起点金额将调整为随金价浮动的方式,积存金额需大于等于实时金价,且符合积存交易递增单位要求(100的整数倍)。例如:积存时的贵金属钱包业务金价923元/克,积存计划交易递增单位为100元,则可申请积存计划的最低金额为1000元。
“浮动机制采用的是动态起投门槛,实时响应市场波动,能避免传统‘固定金额+不定期调整’模式中,因金价剧烈波动导致的定价滞后问题。”尊彩黄金产业研究院院长吴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积存金业务未来发展态势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点。
吴龙表示,积存金业务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保值功能与长期增值潜力。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配置需求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短期投机行为可能因价格波动面临亏损,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调整策略。“随着市场波动加剧,银行黄金积存相关业务模式将进一步优化。可以预见,未来积存金业务或将进一步融入数字化工具,提升交易效率与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市场动态跟踪渠道。”
税收新规落地,黄金的商品和金融属性进一步凸显
黄金税收新政将如何影响黄金投资和黄金消费,成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针对黄金投资市场,在吴龙看来,税收新政重构了交易逻辑与风险管理,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且未发生实物交割免征增值税,将为高频交易提供制度红利。
“《公告》还明确,投资性用途黄金产品的销售环节,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意味着终端投资者将承担上游无法抵扣的增值税成本。相较之下,‘纸黄金’却因未发生实物交割而享有税收优势,这将引导个人投资者转向记账式黄金投资。”他说。
在黄金消费层面,吴龙认为,随着《公告》的落地,市场将呈现分化发展与渠道重构。其中,非投资性用途黄金将享受优惠税收待遇,交易所会员单位购入用于首饰加工的黄金,可凭普通发票按6%计算进项税额,加工成首饰销售时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能有效降低生产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与此同时,场外交易仍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传统金银珠宝店将面临竞争上的劣势。
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黄金税收新政的落地,能更好地区分黄金的商品和金融属性。政策主要针对投资性黄金交易,对消费者购买黄金饰品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资性黄金需求向交易所集中,场外黄金供给减少,可能推高金饰生产成本,由此影响终端售价。
吴龙建议,消费者若以黄金投资为目的,建议优先选择银行代理的交易所产品,利用税收优惠降低投资成本;若以消费需求为主,则应密切关注金价周期性波动,避免追高买入。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