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秋冬怎么进补?中医教你三招
随着天气渐渐变冷,北方地区的人们已经通过各种营养品如羊肉、鹿茸进行“温补”,但岭南的秋冬湿热还未完全散去,燥冷又悄悄添上,气候变化频繁,自然不能照搬北方地区的补法。专家表示,广东地区的人体质多湿热、脾胃虚弱,秋冬进补应先调理脾胃。记者请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李洁雯主管中药师、李丽娟副主任药师,为大家介绍秋冬“广式”进补三大原则,并送上应季食疗方。
需与“祛湿”相结合
专家表示,广东人体质多偏向于“湿热”或者“气阴两虚夹湿”,形成了“外燥内湿”或“上燥下湿”的情况。因此,“广式养阴”须与“祛湿”相结合,否则滋腻碍胃,反而生湿。在食材的选择方面,首选平性或凉润之品,搭配健脾祛湿药材。
食疗推荐:
雪梨百合银耳汤
食材:雪梨1个、百合30克、银耳1朵,枸杞子10克、少许冰糖。
本品中百合清心安神,养阴润肺,枸杞子补肾益精,雪梨银耳润肺止咳,整体清甜解燥,润而不寒、甘而不腻、补而不滞,可以滋养五脏之阴,调理慢性病,是广东家庭中十分常见的糖水。
先安抚好脾胃再“进补”
有些人群一进补就会上火,俗称“虚不受补”,多为脾胃弱的缘故。脾胃健康了,人体运化正常,才能补得其所。所以,在正式进补前,应先用温和的食材健脾益胃,让脾胃强壮起来,人体才能更好地吸收补品精华。比如山药、莲子、芡实等几种药食同源的材料,就是健脾益胃的好帮手,日常煮粥、煲汤都能加。
食疗推荐:
山药玉米胡萝卜排骨汤
食材:新鲜山药250克、甜玉米1根、胡萝卜1根,切小段,配排骨400克。
山药上补肺、中补脾、下补肾,性味平和,不寒不热,老少皆宜,玉米、胡萝卜更添清甜。天气转凉,人体胃肠功能有所降低,饮食上宜多喝清润滋补的健脾养胃汤。
润肺生津很关键
秋风送爽,天气虽舒服,但也要当心燥热伤肺,常表现为口干、咽干、皮肤干甚至干咳。因此,润肺生津是整个季节进补的关键要点之一,比如用雪梨、百合、玉竹等食材煲润肺汤,简单又实用。
食疗推荐:
雪梨南北杏炖猪肺
食材:南北杏仁各10克左右,雪梨1~2个,新鲜干净的猪肺适量。
南杏仁润肺,北杏仁止咳平喘,又有雪梨增强润肺功效,食材猪肺从中医角度讲究“以形补形”,可有效缓解秋季干咳。
专家提醒,秋冬忌盲目大补,避免一入秋冬就服用鹿茸等温燥大补之品;忌滋腻过度,脾胃虚弱者进补时需搭配陈皮等行气化湿药材;忌吃辣椒、油炸、烧烤等辛辣燥热的食物;忌“边补边漏”,避免熬夜、喝冷饮。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