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口干眼干,或是免疫系统“生病”
很多人常有口干、眼干的小毛病,尤其到了秋冬换季的时候,浑身都觉得干燥。如果长时间口干、眼干不见好,甚至龋齿增多、形容消瘦,全身都闹起“旱灾”的话,要小心是干燥综合征惹的祸,很可能免疫系统出了问题。近日,记者从长沙各大医院获悉,各医院风湿免疫科接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有所增加。为什么秋冬换季的时候容易出现口干、眼干?患上干燥综合征怎么办?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劲松进行了详细解答。
总觉得口干眼干,原来是患了干燥综合征
黄女士今年50岁,近两年来,她总觉得嘴巴干干的,没说几句话就要喝口水,嘴里唾液很少。接着,蛀牙也多了起来,去医院口腔科检查后,没查出什么大问题,吃了点药,还换了一口假牙,可是口干的毛病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她的眼睛也慢慢干涩、少泪,以为是干眼症,滴了些眼药水,效果不是很明显。
最近秋冬换季,黄女士口干、眼干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她来到医院,眼科医生初步检查后怀疑黄女士的眼干问题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建议她去风湿免疫科看看。带着疑惑的黄女士,挂了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号。
“根据患者口干、眼干,无唾液、无津液的症状,综合唇黏膜活检以及实验室相关免疫检查,确诊为干燥综合征(SS)。”风湿免疫科医生说,虽然糖尿病、胃病、饮食不节等也可能导致口干,但是口干伴随眼干往往与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确诊后,黄女士经过系统的中西医对症治疗,口干、眼干等症状慢慢好转,病情逐步得到缓解。
为什么秋冬换季的时候容易口干眼干
刘劲松解释,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泪腺和唾液腺分泌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包括口腔、眼、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等多处黏膜分泌减少。
其中,口干是干燥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但这种口干跟日常吃咸了、吃辣了导致的口干完全不一样。这类患者随时都处于口干的状况,白天要随身带个水杯不时喝水,晚上睡觉也会被干醒,要起床喝几次水才行。严重的时候,因为口干觉得吞不下东西,需一口食物一口水,甚至把固体食物打成流食才吞得下去。
龋齿也是这个病的典型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牙齿变黑,逐渐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这种病症在口腔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间歇性、交替性的腮腺肿痛,有的会出现舌痛、舌面干裂等情况以及口腔溃疡等。
患了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眼睛可能有摩擦、砂砾等异物感,出现干涩、痒痛、畏光、红眼、眼疲乏或视力下降、泪少等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泪腺肿大的情况。
干燥综合征表现在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表皮脱落甚至萎缩等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甚至累及肺、肝、肾、胰腺、甲状腺等多种器官及神经系统。
“秋冬换季,若不好好预防,干燥综合征的发生率或将更高。”刘劲松介绍,这是因为秋冬换季“燥气当令”,干燥空气进一步耗伤人体津液,导致唾液、泪液分泌减少,口干、眼干加剧。
从“内调”到“外护”全方位预防
目前,干燥综合征没有根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防治继发感染。
“尽管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一般与基因、饮食、环境、情志等因素密切相关。”刘劲松表示,从中医养生角度而言,主张从“内调”到“外护”的全方位预防。
在饮食方面,要以滋阴润燥为主、温补不燥为辅。多食蒸梨(可加少量川贝)、银耳、百合、麦冬等,沙参麦冬茶、山药粥、黑豆豆浆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尽量避免辛辣(辣椒、花椒)、油炸(炸鸡、油条)、过咸、过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进一步耗伤津液,加重口干。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早睡养阴,避免悲秋;坚持医嘱,不擅自停药或调整用药;及时增减衣服,注意关节、颈部保暖;少去人群密集处,勤洗手,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等;避免过度疲劳,防止免疫力下降;注意科学用眼,防止眼干眼涩;加强口腔清洁,增加刷牙、冲牙、牙线等口腔清洁次数,由于唾液缺失,加强口腔清洁有助于减少龋齿的发生。
穴位按摩也是不错的方法。如位于鼻翼两侧凹陷处的迎香穴,用指腹轻轻按揉,每次2分钟以内,每天按摩2次,可改善鼻腔干燥、缓解口干;位于脚踝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太溪穴,按揉时稍用力,每次按摩2分钟,能滋阴补肾,减轻眼干、腰膝酸软,改善手脚冰凉;位于手背第二掌骨中点处的合谷穴,按揉可疏风润燥,缓解口腔黏膜不适,力度轻柔,每次按摩1分钟,左右交替。
“秋冬养生,重在‘润燥、防寒、稳免疫’。”刘劲松表示,只要干燥综合征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养生调护,就能平稳度过秋冬换季,减少病情波动,提高生活质量。
(审核:欧云海)




